广州动物园作为国内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如今动物园的笼舍建设仍处于较陈旧保守的阶段,已逐渐不适应现代公园及游客的发展需要,尽快寻求改变与突破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必由之路。
(一)铁链禁锢式展览
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野生动物的原栖息地未被大规模人为破坏,许多珍稀品种头数相对较多,故不少珍稀动物在动物园生活与展出长期采用铁链锁住身体的方式,限制其活动范围,或建造简易围栏进行圈养,展出方式较为简陋。游客也仅仅怀着好奇之心,以参观动物为唯一目的到动物园游玩。
(二)初具建设规模
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动物园正式开始实施有规划的布局与建设,前期笼舍建筑风格受苏联影响,建筑物的体量较大、结构厚重、牢固封闭。后期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符合岭南地域气候特色的风格,动物笼舍呈现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轻巧的特点,但形式仍较保守,观赏动物的视觉效果不够理想,这种展出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
(三)安全保守实用理念
随着物质及经济条件的逐渐丰富,游客对游览动物园的内涵有了更多和更新的要求,同时建设者对游客和动物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此阶段建设改造的动物笼舍以实用和安全为主要目的,人们到动物园的目的也由单一的观赏动物向多元化综合服务活动转型。
(四)生态化动物园概念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生态失衡和自然资源流失的形势日趋严重,社会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也日益重视。人们在创建大都市的过程中,如何在城市中创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既能充分满足动物生存与饲养人员的工作要求,又安全自然、环境优美的展览场馆,这是所有设计者与建设者都感到困惑的难题。我们认为要营造合理的空间布局,突破现有的思维和理念是双赢的关键。
猩猩馆于2006年3月正式动工改造,年底正式开放。原猩猩馆只有几座破旧的铁笼展览笼,而且面积比较小,新的猩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园林式运动场有2000平方米,展区分为室内玻璃展厅和室外展览场两部分:室内展厅首层建有8间动物空调休息内室和2间可以“零距离”观察猩猩的玻璃展厅,材料采用加厚四层夹胶安全玻璃;二层观景台为游客提供在高处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新视点。
景观主立面采用大型石山悬崖瀑布为主景,配置原始山林式的攀藤植物,设置原木凉棚栖架等,营造出一个生态化自然式的猩猩栖息地。园林式的动物运动场采用壕沟、电网的形式隔离,动物展示与山水相融合,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猩猩馆建成后成为了北门入口景观的新标志。该项目在2006年度广州市公园管理“红棉杯”劳动竞赛检评中被评为“优秀景点”。
袋鼠馆设计使用了最新的设计手法,在笼舍内增强园林特色布局,并且根据动物特性,在动物运动场上建造木栈道,合理采用玻璃栏杆,使游客更容易观赏该区域内的动物。对运动场内外进行绿化布置,增加屋面绿化,这种自然装饰使笼舍生态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聪明、活波的袋鼠跳跃在宽阔、绿秧秧的草地上更加显得可爱,游客可以在栈道上向下观赏,充分地了解袋鼠宝宝,该馆于2006年重新建造,已经对外开放。
鸟类展区坐落于公园中西部,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鸟禽类展览场所—飞禽大观景区工程经过半年来的改造建设,于2006年“五一”来临前建成并全面开放。该景区环境优美,让游客在节日期间除了能够参观各种飞禽鸟类,还可以欣赏到休闲优雅、生态新颖的园林环境,享受大自然景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