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强镇之——双港

家乡区县: 安徽省桐城市

  港镇位于津南区北部,地处城郊结合部,南连西青区、西接河西区、北临海河,是津南区的北大门,誉有"双港古寨,海门要津"之称。双港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津沽公路贯穿南北,天津外环线、梨双公路横贯东西,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9公里,距天津港40公里,总面积37.9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万余人,是天津市八大外围组团和天津市卫星城镇之一。 双港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众多有识之士投资发展的热土。目前全镇拥有各类企业260家,与韩、日、俄、意、泰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借助津南区开发区坐落在本镇的优势,加大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形成了配套完整、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的工业规划区域,与区级开发区共同营造出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形成了以电子、服装、皮革、金属制品为支柱行业的产业布局。双港镇自古为商贾重镇,商贸发展十分发达。各类专业、综合市场遍布全镇,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竹木市场、花卉市场、五金市场、汽车销售市场、物流配货市场为该镇商贸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立足本市,辐射"三北"地区。环美、肯特、锦堂等高档酒店领军餐饮业的发展,每年接待来自京、津两地食客近三十万人次。

  双港镇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天津工程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大师专学院等高等院校坐落镇域之内,双港中学是津南区唯一一所区属重点完中校,镇内小学、幼儿园、学前班等教育体系完备,是津南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镇。医疗设施完备,镇内16个卫生所、一个卫生院与天津市海河医院形成了健全的卫生医疗网络。

全镇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化”强镇为指导,落实“工业强镇”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个私经济,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膨胀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是双港的支柱经济,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一直是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度,双港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业经济再迈新高。一是利用财税政策杠杆支持企业发展,06年,全镇在税收任务加大的情况下,坚决果断地降低了主导行业塑料业的税收定额,每台吹塑机由原纳税1.8—2.0万元降为1.2-1.3万元,降幅20%以上,大大激发了企业主的创业热情,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年累计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00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2.6亿元。二是坚决以铁的手腕治理软环境,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坚决革除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现象,全面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全民创业,使全镇干群统一了思想,完善了工作思路,促进了工作落实,掀起了创业热潮。三是建立了班子成员分工联系企业制度,将年纳税额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均纳入班子成员分工联系点,向企业印发了《服务明白书》,实行服务承诺和直接快速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我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8家,纳税额占全镇的60%;有6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进入省民营企业50强,双永、华猫两公司正向巨型企业迈进;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正不断涌现,工业经济呈现出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强劲势头。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一是积极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会议、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村干部的能力和个人素养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二是以“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党支部建设为目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硬件配套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水平,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保证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三是针对双港在外经商务工中党员多的特点,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三个流动党员支部,充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方兴未艾。

(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