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 2

家乡区县: 北京西城区

北海已有近千年历史,它和北京城的发展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传说,最初这里是一片田野洼地。早在辽代,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938)建都燕京时,城东北郊有一片湖泊,名叫“金海”,也称:"海子",这就是北海前身。金海中有一小岛,叫”瑶屿“,这或许就是琼岛的前身,当时”瑶屿行宫”大概就在这里。

金灭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在岛上增建了”瑶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1179)金世宗仿照北宋卞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在中都得东北郊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皇家的宫苑。当时把挖”金海“的泥土扩充这个岛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金海”改称“西华潭”。并在岛的最高处建有宏丽的“广寒殿”等建筑。为满足帝王后妃们的享乐,从北宋都城卞梁“艮岳“御苑运来大量湖石,砌成假山岩洞。

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年—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当时广寒殿层作为帝王朝会之所,殿广七间,东西宽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殿内放置“渎山大玉海“(就是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翁)、”玉殿“和“五山珍玉榻“。殿内悬挂着一座玉制响铁。殿后有两个小石笋,石笋里有两个石龙头,喷吐着从山腰深井里引来的水。可见当时的广寒殿工程之浩大,奢华无比。至八年(1271)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联系大内和西内,发展成气派的皇宫御园。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就在这一年,大将徐达进占大都,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弃城北逃,于是,大都城改称“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他侄儿手里夺取了帝位。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基本上还是元朝的格局。到了明宣朱瞻基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将“万岁山”的修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并在圆坻(今团城)上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面的小岛上建其了犀山台圆殿。当时为了方便交通,在北海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团城和犀山台与陆地相连接。明天顺二年(1458),在北海北岸创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为修建此殿,役使工匠三千余人,花费白银二十万两。在东岸建起了”凝和殿“:在西岸建了“迎翠殿“。改团城西缅的吊桥为石桥。并在新开挖的南海的赢台上建了”昭和殿“等许多建筑。明万历七年(1579年)”万岁山“上的广寒殿坍毁。

清朝建都北京后,崇信佛教的请世祖福临于1651年,根据 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即现在的永安寺)。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就改为”白塔山“了。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1771年),对北海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达三十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如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就是在这时先后建成的。(今天的北海基本上保持了当时的轮廊和规模。)到了晚清时期,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那拉氏(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对北海的古建筑进行了修葺。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小铁轨,在静心斋前修建了小火车站,慈禧经常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北京也遭到了践踏和破坏。万佛楼的一万个金佛被洗劫一空,许多珍贵文物遭到抢掠和破坏。琉璃阁上至今还留着侵略者的弹迹。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历史见证。

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的历史和北京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初这里是永定河故道,河道自然南迁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会同元年(938年)建都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白莲潭"(即北海)建"瑶屿行宫",在岛顶建"广寒殿"等。《辽史》记:"西城巅有凉殿(即广寒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洪武北平图经》记"琼华岛辽时为瑶屿"。以上史实均可说明"瑶屿行宫"的存在。

金灭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可见当时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candyrain(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