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智珠殿位于琼岛东坡,这里曲径回转,古树参天,环境幽静。智珠殿高居于半圆形的砖城上,人们站在殿前东眺,可见景山五亭错落排列,其势非凡。殿内特设茶座,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其乐无穷。
涤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乾隆写的《白塔山四面记》,描述了该山四周的景色特点,是篇文藻华丽的导游词。
假山洞位于琼岛北侧山腰。这里怪石嶙峋,崖险沟深,山洞众多,虽由人工叠砌,却有着天然之美。这些假山、石洞和琼楼玉宇,是按照蓬莱仙境中仙山洞府的传说模式建造起来的,路曲洞幽,令人神迷。
延南熏亭 坐落于琼岛北侧,俗称扇面亭。据说,古代舜帝发明五弦琴并谱写了"延南熏曲"。该亭便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
一房山在琼岛西侧的驼背桥东,此处山石林立,仿房山形态建造。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曾居住过燕京的房山。
海眼 位于一房山北面,表示与大海相通。旧时在琼岛上下曾设置汲水工具,这里曾有过溪流、瀑布、扬水、喷泉、潜流等水法景致,但已无存。
延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静心斋位于天王殿东北侧,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该园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初名镜清斋。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又称"乾隆小花园",成为清代的行宫及皇太子的书斋。当年,慈禧常乘小火车从中南海来此避暑,1913年改为今名。北海自1925年辟为公园以来,此处从未开放过。现经大力修整,已供游人参观。 该处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镜清斋为静心斋园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临水,诗云“临池构屋如临镜”,故称镜清斋。
抱素书房 为静心斋内一座相对独立的小院,主要有抱素书屋和韵琴斋两座建筑组成。人们从北海东北方向引来流水,形成泉瀑,水声如抚琴低吟,有似碧玉落盘,故有韵琴斋之名。这里原为乾隆皇帝及皇太子的读书处。
罨画轩 为静心斋园中最佳观景处。乾隆皇帝御制罨画轩诗中有“来凭罨画窗,读画隔岸对”句,意思是从这里可观赏到周围如画的美景。
太湖石假山 静心斋的北部是规模宏阔,堆叠巧妙的山石造景,其形态各异,精巧美观。整个山石景色,是仿中国山水画笔法叠石,这无异于用实物造就了一幅真实的山水画。太湖石假山是北海公园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枕峦亭 耸立与太湖石山峰上,精巧美观,乾隆皇帝曾赞誉它是“莲朵珠宫”。
半壁廊 是连接静心斋主要建筑物的纽带,廊随山势起伏迂回,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无穷无尽之感,中国的园林布局,凡重要庭院和建筑物之间,都要在正房、两厢或门两侧设置廊,诸如“抄手游廊”、“爬山廊”、“观景廊”等等,半壁廊则是诸多廊建筑形式中的一种。
沁泉廊 为桥廊式建筑,它南控中轴,北倚丘壑,位于静心斋中心。此廊横架水面,廊下有滚水坝。这里曾是帝后消夏纳凉的地方。廊东不远处有一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拱券桥,俗称小玉带桥。
天王殿 在九龙壁东侧,明代为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时重修,改名?quot;西天梵境",成为一座十分精美壮观的佛寺。殿门外设有华丽的"须弥春"琉璃牌坊。殿门内砌有三道琉璃门墙,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和琉璃阁等。大慈真如宝殿全部用楠木建成,供有三个丈余高的大铜佛。最后面是两层的琉璃阁,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外墙面嵌砌着五彩琉璃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该殿曾遭八国联军和日寇的严重破坏。现已修饰一新,全面开放。
大慈真如宝殿 为天王殿中院正殿,明代建筑。大殿为楠木结构,不施彩绘,走进大殿楠木芳香扑鼻,给人以清心爽气之感,久久不愿离去。
铁影壁 竖立于湖北岸?观堂前,为元代遗物,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影壁长3米、高2米,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象铁,故称铁影壁。影壁两面均雕有云纹,异兽图案,风格古朴、雄健。民间传说,这座影壁是为镇慑、遮挡北京的风沙而设。原在德胜门内铁影壁胡同,1947年迁来此处。
云起石 实为两块高大的太湖石,挺拔峻峭,巍峨壮观,形状犹如云头对起,故称“云起石”,是北京的名石之一。
澄观堂原为乾隆皇帝的游憩别馆。院内有浴兰轩、快雪堂等建筑。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的《快雪时晴帖》摹刻就嵌在快雪堂东西走廊的墙壁上。
九龙壁 中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最有特色的一座,即此北海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
后两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北海九龙壁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正脊上两面各有九条龙,垂脊两侧各一条,正脊两吻身上前后各一条,吞脊兽下,东西各有一块盖筒瓦,上面各有龙一条,五条脊共有龙32条。简瓦、陇陲、斗拱下面的龙砖上都各有一条龙(四周筒瓦252块,陇陲251块、龙砖82 块)。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工艺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珍贵作品。它是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建造这样一座影壁,据说是为了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现已修复,巍峨壮丽。
五龙亭 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彩,曲桥连缀,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故称五龙亭,为北海湖滨的重要点景。中亭叫“龙泽”,上圆下方,双重檐。藻井有金龙俯首雕饰。此亭为清代帝后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中亭两侧对称而建四座重檐亭,左边二亭名为“澄祥”、“滋香”;右边二亭称为“涌瑞”、“浮翠”,是群臣陪伴帝后玩耍的地方。
小西天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大殿面积1260平方米,四面环水,有桥可通;殿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整个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大殿。
须弥山设置于大殿正中,象征“南海普陀山”,山上有南海观世音和象征八百罗汉的塑像,假山上怪石嵯峨,古塔耸立。须弥山后上方“极乐世界”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题。
承光殿位于城台中央,是团城的主体建筑物。其平面呈十字形,前后有方形月台,正中为重檐大殿,殿四面均有单檐卷棚式抱厦,顶覆黄琉璃瓦绿剪边,飞檐翘角,宏丽轩昂。明代帝、后常来此观烟火,清代改为佛堂,内供白玉佛。
白玉佛供于承光殿后厦佛龛内,用整块白玉雕琢而成,高1.5米,顶冠和袈裟饰金箔,并嵌有红绿晶石。佛像肌肤洁白,色泽清润,神态颐静慈祥。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在抢劫北海公园珍宝时,砍坏玉佛左臂,至今刀迹犹存。
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间。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现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为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
濠濮间 位于东门(陡山门)内之北,为北海的园中之园。此处山石环绕,树木茂密,曲涧石桥,游廊厅 厦,环境十分幽雅。清代时,为帝后、近臣的宴饮之处。在颐和园未修复之前,慈禧于夏季常来此避暑、听评书等。
古柯亭 位于画舫斋东北隅。内有古槐一棵,相传为辽、金时代所植。此处环境幽雅清静,清末,光绪曾在此处读书。
画舫斋 又称水殿。这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静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为"镜香"、"观妙"二室。乾隆曾坐冰床来此题词,"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碧照楼 位于延楼游廊中部,楼前为昔日帝后们登舟泛湖的码头。现为仿膳饭庄的大门。
漪澜堂 在碧照楼之南,为该处建筑群中的主殿,其西侧为"道宁斋"。这组建筑,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仿照镇江金山寺建造的。原为帝后们泛舟、垂钓后,休息、进膳之所,现为仿膳饭庄。
仿膳饭庄 是一家专营正宗宫廷风味的著名饭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
历史。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原清宫"御膳房"的厨工也随之失业。1925年,一位原在清宫御膳房从业的赵仁斋,邀请孙绍然等几位"御膳房"的厨工,在北海北岸开设饭庄,仿照清宫"御膳"的做法,制做各种菜点,并取"仿膳"之名的。 1959年,"仿膳"由北海北岸迁至今址,不仅扩大了营业面积,而且增添了菜点的花色品种。由于"仿膳"菜点制作精致,色形美观,口味讲究,继承了清宫"御膳"清、鲜、酥、嫩的特点。主要美食有:清宫点心,宫廷宴席和满汉全席(俗称皇帝餐)等,享誉中外,深为广大游客所青睐。
琼岛春阴碑 在琼岛东麓,立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文为乾隆所写。"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湖 为北京城内的最大水域之一。以湖称海,是为取"海上三仙岛"之意。其水源来自颐和园的昆明 湖,流经紫竹院、什刹海,注入本湖后,通向中南海及故宫的筒子河,然后经通惠河汇入海河而流注渤海。湖面约38公顷,湖岸线长3749米,平均水深1.米,最深处达2.5。该湖隆冬时节是天然的溜冰场。其他季节均可荡舟嬉戏,是人们最喜爱的城区游乐水域之一。
春雨林塘殿 在濠濮间之北。殿外原是清廷的检阅赛箭之处,门外的土山便是当年的箭靶场。
先蚕坛 位于东岸最北端。为北京九坛之一,建于乾隆年间。院内广植桑树,原有亲蚕殿等建筑,今多已不存。清代时,每年农历三月的某个吉日,皇后或由她派人来此祭蚕神。该处现为北海幼儿园所在地。
方殿 原名观音殿,又名"海岛",俗称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式木构建筑。方殿四周清流环绕。四面水渠上各跨石桥一座,桥前各建有琉璃牌坊,在水渠外四角,还建有经亭。原来在殿内设有一座南海普陀山泥塑模型,山上塑八百罗汉,俗称罗汉山。“海岛”的名称便由此而来,现已无存。
万佛楼 也称万福楼,位于方殿之后。公元1770年,乾隆为其母亲(孝圣皇太后)做八十大寿时所建。楼内原藏有金质无量寿佛一万尊,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建筑也被破坏殆尽。
阐福寺 位于万佛楼东侧,原来殿内有白伞盖佛(佛身上嵌有无数珠宝)、御制碑记等,亦被八国联军所 毁。现辟为"园林经济植物园",院内种有数百种珍贵花木,成为科普教育和游览欣赏的园地。
植物园园内种植了多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园林植物。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花卉和书法展,供游人欣赏。
妙相亭由48根圆形立柱支撑,为八角重檐攒尖顶。亭中有八角形须弥座,上为十六面石结构佛塔,塔上刻有唐代(618-907年)僧人贯休画的“十六应真像”和乾隆皇帝撰写的赞辞。此石刻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