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名族师范学院

家乡区县: 黔西南州兴义市

历史沿革
学院缘起于1813年的笔山书院;[3]

1904年,晚清癸卯学制立新学;
1905年,在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笔山书院改名为兴义高等小学堂。兴义高等小学堂附设的师范讲习所,为今兴义师范教育的开始,师范讲习所1919年易名为简易师范学校;
1940年,兴义高等小学堂改名为兴义县立中学,1950年3月改为贵州省兴义中学;
1952年春,省立盘县师范学校迁至兴义,与简易师范学校合并,改称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
1975年,经贵州省委批准,改为兴义地区"五零七"师范大学;
1978年4月国务院下文批准建立兴义师范专科学校,兴义师专是我国改革招生制度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82年改名为黔西南民族师专;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1993年,学校又改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12月,兴义师范学校、安龙师范学校两所师范学校正式撤销建制,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此,学校拥有市内校区、安龙校区(原安龙师范)、西校区(原兴义师范)三大教学基地;
2006年12月,学校北校区(即今中心校区)在顶效经济开发区奠基,规划建筑面积为800亩;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学院现有1个科研处和1个研究所,挂靠各个系的科研机构16个,分别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学院成立立科学技术协会,凝聚了学校的科研力量,提高学院科研水平。
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项,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长基金资助项目9项,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0项,地厅级项目立项108项。学院教师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16部。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4]
创办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被列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成为学院教师的学术交流阵地。
本刊创刊于1987年5月,始以《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为刊名。1999年6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公开出版刊

物,国内统一刊号:CN52-5020/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0673。2000年起被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至今。2001年荣获贵州省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 2002年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起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至今。2006年起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维普资讯)收录至今。2010年3月更名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原刊号作废,新编国内统一刊号为CN52-1153/G4,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于2009年3月随学校升本而更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前身是兴义师范专科学校图书室。1982年,改名为黔西南民族师专图书馆,1993年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13年市内校区现有独立馆舍一栋(1640平方米),中心校区和安龙校区分别有馆舍24669平方米、1009.2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资源47.4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43.9万册,期刊合订本3.5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数据库2个(超星数字图书、万方全文数字化期刊)。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5 人,硕士4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其它 7人。馆内设:办公室、读者服务部(社科室1、社科室2、科技室、外文室、现刊室、过刊室)、信息咨询部和技术服务部。[4]
图书馆纸质图书50.9万册,生均图书122册;各类期刊474种,电子图书45万册,完善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
图书馆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和保障;不断拓展和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开展读者宣传培训,开设文献检索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4]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学院学科专业体系较完整、特色鲜明。现有14个二级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设有23个本科专业,1个非师范专科专业。专业涉及人文学科、理学、社会学科、工学、管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设有国家大学外语四、六级考点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点

(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