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冰”是永济市长旺村在春节期间举办的一种民俗活动。“背冰”俗称 “亮膘”,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一个个赤身裸背的“背冰”男子,仅穿一件红色大裤衩,将一块约二寸厚的大冰块贴身背在脊梁背上,是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北征攻打蒲津渡时,清军将领强拆民房,准备当太平军攻城时点燃木料架构作为防御体系。起义军部将相福录 (长旺村人)献策,让大家下黄河凿冰,然后背冰块灭火破城,果然成功。相福录解甲归田后,在本村组织民众创编民间舞蹈反映当时的场景,展示农民起义军勇敢、大无畏的气概。该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自发传承,逐渐在春节期间形成一种惯例、风俗。
在背冰活动开始前先有一段小小的插曲,被当地百姓称为“逗社火”。大清早,一群十岁左右的黄河娃在大人的唤使下,手敲着锣鼓,怀抱着公鸡,到各“社火头”家门前去耍闹,目的是督催“社火头”赶快带领大家闹“社火”。逗社火过后,就会看到由一大汉扛着木檀大旗的一支队伍。接着五六支队伍相继接踵而来,较大的队伍在木檀大旗后面有铳队、龙虎牌、背花锣鼓队、背冰手,最后是一座精致的花轿,坐轿人赤身指有“绣龙画凤”,煞是威风。这些五花八门的社火队伍在村口一片空地集中后组成一支大型社火队。这支浩大的“背冰”队伍开始游街串巷表演,领头人肩扛一根插着龙旗的木檀,身背闪亮的大铡刀,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表演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小时。这种活动对参与者和观看者都是一种启发,启示了人们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背冰”的主要表演动作有:“下河”就是双手举起,双腿弯曲,左右弹跳踩动;“破冰”就是左右斜着上下舞动,左右弓步轮流倒换牞形似农民锄地的劳动动作;“匍匐前进”是单手撑地,右手“撇”打,形似动物爬行;“刀枪不入”是行进间的步伐,昂首挺胸,右手“撇”锣,动作和脚下的步伐整齐划一。
整个活动的伴奏乐器“背花锣鼓”可谓别具一格,它既是伴奏乐器又是表演者手中的道具,当地人称它为 “撇”锣,一根树枝扎绑在“锣”手后腰间,从脑后向上弯至头顶伸向脸上方,大锣吊在树枝上,树枝上点缀着手工艺花和一面圆镜,“锣手”左手抓锣沿,右手“撇”锤,上下“撇”“敲”。一组表演队伍的伴奏乐器由四面锣一面鼓组成,鼓点名称为“四鼓点”。
“背冰”这项民俗活动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用长旺村人的话说是“敲一年锣鼓背一次冰,今年肯定好收成”。多少年来,长旺村人每年春节都搞一次这样的大型活动。“文革”期间停滞了10年,上世纪70年代末又恢复了每年一次的表演。目前,该活动参与的人数逐渐减少,加之气候变暖,每年要用制冷机制作冰块,这些原因造成了活动不如以前壮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