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描述――习题教学之我见

家乡区县: 山东省冠县

提高解题能力,不仅仅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提高的需要。在八年教学生涯中,特别当前新课改的关键时期。我一直思索着:习题教学有何作用,学生解题中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解题能力。现有一些体会,简要陈述如下:
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习题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深化与活化作用;反馈与补偿作用和巩固与提高作用。
1.深化与活化作用
通过习题教学及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地理解规律的目的。
2.反馈与补偿作用
首先,通过习题教学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得到有关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
其次,已经理解的基础知识并不一定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就需要借助习题课或做练习作业来达到补偿。
3.巩固与提高作用
为了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就需要通过例题和习题的教学来巩固。与此同时,在已经巩固的基础上,再通过习题教学,达到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信心不足者。此类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面对过程稍为复杂或计算较为繁琐的问题,常有畏难情绪,解题往往半途而废。
2.读不懂题意者。此类学生大多知识上存在着严重漏洞;或者理解字面意思能力较差,建立物理图景能力极差。。
3.只会套公式者。此类学生认为解物理题就是套公式。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一个数据,一套完事,即使出现极不合常理的数据也不知道。
4.思维片面者。此类学生表面看一般思维较敏捷,一会儿就出结论,但仔细一问,往往思维简单,漏洞百出。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坚强意志 扎实知识 思维能力”是解题的三个最重要因素。本人以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确定分析什么:状态 过程。
如同了解一个人,我们首先得知道他现在的状态,还得清楚他的过去,尤其得清楚他达到现在这种状态,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他。解题也一样,确切清楚状态和过程,就可以将问题很好解决。如:“用绳子拉着小球m,在竖直面内做完整圆运动,求在最低点的拉力最小值?”
状态1: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状态2: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要通过最高点,则T′等于0时,则此时v2min=
连结这两个状态的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从能量角度,有机械能守恒。
则过程: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有机械能守恒得:

状态① 状态② 过程③式,问题得解。一般物理问题的设置及解决都离不开状态和过程的分析。
二.如何研究:解题=描述
我认为,解题其实就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对物理过程来进行描述的过程。
(一)用语言、文字描述物理过程
辅导时学生问老师一个题,我们常会反问:“你说说这个过程!”于是学生很不熟练地说着,“物体先……,再……,然后……”说着说着,学生恍然大悟,“噢,……,会了”。还未讲就明白了,原因何在?其实老师心里特清楚,很多学生题解错,就是因为做题前总急于动笔算,总想不起来要去分析过程,于是我们让他“说说看”,让他补上这一环节,好多问题就在“说说”的过程中被解决。
这也是改正“只会套公式”的最有效的一步。学生总以为解物理题就象数学一样,一带公式就完事。我们就得让他每做题前想想,说说怎么回事,慢慢地,他也就习惯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套”公式前,会琢磨琢磨什么物理情景,这就为彻底解决问题提供可能。

Hsdsa(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