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杨家沟看陕北最美窑洞

家乡区县: 榆林市米脂县

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群山中的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原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家族──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窑洞庄园,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随行官兵共计600多人,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20个日日夜夜,毛主席在杨家沟窑洞里写下了40篇光辉文献,《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献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等纲领性文件,杨家沟的曙光,照亮了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征程。

在杨家沟,除了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外,游客还能观赏到独树一帜的窑洞建筑艺术,尤其是是当年毛主席、周总理住过的“新院”,被游客称为陕北最美窑洞。

“新院”建在杨家沟扶风寨半山腰,毛主席当年来到门前称:“这是一个既懂军事又懂建筑的设计家。”“新院”二字是主人马筑平亲自题写的,表达出主人 “新的院落,新的风貌,新的起点,一切从新的开始” 的美好愿望。

马筑平出生于杨家沟马氏地主之家,上世纪二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曾留学日本,专攻土木建筑,后因病回归故里,担任家族学堂校长。1929年陕北大旱,马筑平以工代赈,开始修建新院,自己精心设计,亲自监造,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建成。“新院”一改陕北窑洞一线齐的陈旧呆板建筑样式,建为三面突出,两面缩进,从高处俯瞰,为一平睡的“山”字,意味着他的住宅、家业,就象泰山一样稳固。

“新院”窑洞的窑檐下安有8个精美的石雕龙头,据导游讲,原准备在窑檐安上九个龙头,但风水先生极力劝阻,九五之尊,九为极数,只有皇家可用,一个平民百姓,难以服住,小心遭灾。主人无耐,只好安了八个。

“新院”把西方建筑文化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既体现西方建筑之典雅,又体现了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堪称中西建筑结合的典范,中国窑洞建筑的瑰宝。

能力秀http://wm23.cn/lijinjin1952

 

阿晃(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