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牺牲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共同参与下,提出问题并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和研究过程,获取、分析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学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体现在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成为师生学习、探索、获取的有关信息的工具平台,而不仅仅局限于课件的研发上和使用。这种模式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下,获取信息、分析、交流应用相关的地理信息,并最终能以各种信息平台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一般多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下面以《探索月相的变化规律》地理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有以下六大步骤:
1、地理活动课题的选择
由于活动课题的选择主要涉及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有实际和实践意义的地理活动内容的选择,这一步骤一般不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题的研究意义等情况,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此过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辅导,组织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活动;以及向学生交待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等。
3、学生收集地理信息
在收集此课题相关地理信息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信息平台(如地理野外观察、调查访问、图书馆检索查找资料、实验室实验、网上收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体现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或途径获取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一重要理念。因此信息技术在这层面上与地理研究性整合是最紧的。本课题着得通过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网上收集和图书馆查找相关地理资料三种途径获取地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除了组织学生一个月连续不断地观测月相变化以外,还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月相的知识信息,比如星期的由来、常娥的故事、天狗的传说、日、月食现象等等。为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知识网站,如中国科普网(http://www.cpus.gov.cn)、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2.com)、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com.cn)等供学生参考;同时也提供一些搜索引擎网站如雅虎中国(http://cn.yahoo.com)、搜狐(http://www.sohu.com)、网易(http://www.163.com)等供学生自己搜索获取相关信息,为学生搭建和构建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在整合各种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发展,同时还锻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
4、分析处理地理信息
对于收集到《探索月相变化规律》课题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交流、汇报的基础。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层面上,主要利用Photoshop软件,来处理拍摄到的月相图片,进行图像编辑、加工处理;同时对观测记录的资料和收集到的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编辑处理,绘制一些辅助月相图形及文字说明等。当然对于其它地理研究性课题,在对地理数据信息处理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平台。
表三 月相观测记录表
5、交流汇报成果
由于研究性学习可采用报告、论文、模型、图片、多媒体等不拘一格的有利于表现成果的形式汇报交流;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信息技术基本上可达到对成果不同表现形式的完美表达。《探索月相变化规律》研究性课题的成果汇报,学生主要利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月相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的多媒体模拟演示软件。
6、综合评价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综合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开题报告、实施过程、成果交流汇报以及小组成绩和个人在研究性学习的成绩等几个部分组成。评价要求全面客观,能够反映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对《探索月相变化规律》的研究性课课评价上,主要通过Excel软件对每位参与课题的小组成员进行量化评估和横向对比评估(利用Excel绘制小组每位参与学生的总分统计柱状图),力求给每个学生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果分析:
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做到了: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者的指导下,采取任务驱动式或问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会自己利用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2、提高了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学会和增强利用网络这种手段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跨组间、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多样化,利用协作学习可以增强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融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处理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浩淼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能对所搜索的信息进行加工。
4、提高了学生的多媒体演示产品的制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多媒体产品制作工具诸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工具将自己的学习结果整理成可以汇报的材料,并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并作为自己学习成果汇报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平台。
5、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将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的机会,汇报的内容就是该组每次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汇报者在指定的时间里将问题阐述分析清楚。通过汇报过程,让每一位学习者
的演讲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6、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学习者彼此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估,使学习者学会客观的评价自我,评价其他学习者。 这次活动课题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教师角色的把握上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权威,是处于“中心”的地位,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为“指导者”、“帮助者”、“导航员”。如何更好的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放羊”。怎样把握这个度,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