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实现教育教学优质化,冠县武训高中拟定了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根本
改革课堂教学,旨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素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在可能发展范围内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二)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
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应善于学习和反思,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中获取职业幸福感,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提高。
(三)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原则
改革课堂教学,要以提高效率为工作原则,切实减掉那些不必要的负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二、目标任务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以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打造互动探究的高效优质课堂为着眼点,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力点,以多元评价为落脚点,以践行“互动探究为抓手认识课堂,研究课程,规范课程”,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实施前提
1. 教师要理解所教学科新课标的明晰要求,弄清新教材是如何展现新课标的,新教材是如何展现新课标理念、过程、方法的。
2. 加强学习,明确要求每科教师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①掌握你所教学科的学课程标准②精读你所教学科的教材③关注你所教学科的国内外教育教学最新动态。
四、具体实施
(一) 强化落实两大理念
1. 强化落实师生互动理念,在师生课堂互动方式、互动频数、互动效果上加强实证性研究。
2. 强化落实过程理念,在展现过程中突出引入、探究、理解、概括、表述、反思的作用。
(二)推行五步教学法
以教学案为载体,积极推行引入、展示、探究、概说、反思五步教学法。每位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
1. 引入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境必须与学生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要解决的兴趣。
2. 展示
充分利用学案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
3. 探究
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并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
4. 概说
教师指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进行概括,得出结论。
5. 反思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性评价,既要肯定学生举例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功尝试,又要纠正某些学生的片面知识或错误的思路、方法。
(三)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
1. 教学前的设计要求:(1)“双基”准确,深刻,熟练,精细;(2)注重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思想与方法);(3)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或渗透;(4)讲究教学艺术与方法(引入、讲解、分析、提问等方面)。
2. 教学中的组织要求:(1)要有强烈的组织教学的意识;(2)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学生参与教学;(3)要树立自己的学术权威;(4)要遵循或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3. -教学后的反思要求:(1)教学任务是否完成?(2)教学设计是否合理?(3)是否还存有遗留问题(如果有,需采取适当措施补救)?(4)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全面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个基本点:(1)知识结构(知识联系、思想方法、学科能力);(2)自主活动(学习方法、学习机制,探究、交流、交往、合作、创新);(3)分层参与(学习优秀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班级授课、小组交流、个别教学)(讲授、指导、自学)。
(五)、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难。
1.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
学生自学就已懂的内容,包括某些解题步骤,教师就不必再去讲解,以避免无谓的重复。但此时要询 问学生有没有不同意见或新的见解,如果有,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表扬。
2. 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 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情境和气 氛,可通过先让部分能解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去讨论。讨论可通过邻座、小组、竞答等方式进行 。此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 异,敢于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既能帮助后进生和中等生排除疑难,促进优秀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 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表扬学生敢于质 疑的批判精神。如果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再重复讲解。
3. 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
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师生讨论、典型 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及其变式,由个 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 还要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4. 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在解惑结束后,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揭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 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进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如有必要,应适当地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继续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 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评价
根据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五个层次:(1)让学生听您的课(注意参与);(2)让学生喜欢您的课(情感参与);(3)让学生思考您的课(合作参与);(4)让学生在您的指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参与); (5)让学生成为课堂上有贡献的人(创造参与)。
每学期每位教师展示一节示范课,对照新课标的要求,选出实践效果好的教师,每年出去参观学习一次,坚持实践三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