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家乡区县: 山东省冠县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某一特定的问题或主题为学习对象,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学习重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学习方式。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德育性)很强的学科,尤其适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下面以“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为例介绍政治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都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因为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研究性课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设计从问题出发的“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课,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通读教材→提出问题→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一.通读教材
这是实施模式课的首要环节,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与教材相关的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通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材内容可以来用默读或朗诵的形式,文字材料可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图片材料可以来取投影或影片的形式等等。总之,首先要把教材内容留在学生的“心”上。这是研究性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的前提。
二.提出问题
在通读教材时,学生会对一些概念搞不清楚,对有些观点的意思弄不懂,甚至会对教材中有些内容产生疑问,这时就应要求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也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只有在提出问题后反复质疑,学生才能理解教材的深远内涵,才能筛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下一步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个坚实的基础。
三.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就确立课题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内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学生选取的视角,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
1.高二学生可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内容,结合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选择研究性课题。例如,可运用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生的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原理研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等问题。
2. 高二学生还可根据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原理研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彩民心态分析”和“沙尘暴与荒漠化的研究”等问题。
四.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选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然后去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资料的范围。老师要和学生商量确定,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政治小论文、考察报告或是调查报告等文本形式出现,或以课件的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接着,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过程,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获得感性认识。
五.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之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同学都应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至此,学生的资源开发共享,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和结题报告会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得到共同提高。
六.这结评价
这是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教师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七.课后延伸
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使学习更为深入。
当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社会有这样的要求,但若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长期的努力,在这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大势所趋,所以我们仍有信心实现教学上的飞跃,为培养好下一代做出贡献

Hsdsa(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