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文化

家乡区县: 江西省泰和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泰和县文化建设日益生机勃发,一个包括群众文化、电影戏剧、市场管理、图书文物、文艺创作的综合文化体系已经颇具规模,先后荣获了全省“先进文化县”和“全国先进文化县”称号。

    泰和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城赣江南岸的白口城春秋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城东门的快阁,始建于唐代,因北宋黄庭坚任泰和县令期间作《登快阁》诗而闻名遐迩;科考以来共产生状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进士399名,较著名的有明代四朝宰相杨士奇、明代状元宰相陈循等。

   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留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处革命胜迹,全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749名,诞生了18位共和国将军。泰和是抗战期间“文军西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江西省战时省会所在地。1938年2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率浙大西迁泰和办学7个多月;1940年国际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先骕先生在泰和杏岭村创办了国立中正大学。泰和移民文化特征非常明显,全国23个省(市、区)的群众来县落户。其中尤以广东移民最为突出,已有11万广东籍移民北迁泰和定居,占全县总人口的20.8%;泰和常年在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人员超10万人。正是在这种移民文化的相互交促交融中,泰和人民的开明开放、开拓创新意识比较强烈,返乡创业势头强劲。

   为古县文化的发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泰和县近些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维修了快阁、杨士奇墓、罗钦顺墓、龙头山塔、马家洲集中营、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浙江大学西迁泰和旧址等,已有虾公灯、白凤仙子的传说等五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华盖双狮和王家坊祭祀等六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根据《文物保护法》等要求制定了完善的保护制度,编制了《泰和县文物保护十二·五保护规划》、《泰和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等,确定了发展目标。

帅郭、(2014-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