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江风采

家乡区县: 安徽省望江县

鸦滩镇在雄伟壮丽的香茗山,烟波浩渺的武昌湖之间,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遗产珍藏。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善良的鸦滩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谱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篇章,演绎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历史文明。

一、古朴典雅的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的起源

望江挑花源于鸦滩,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也无法科学地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只有将幸福和安康寄托于神,祈求上苍的庇护。初期挑花就是专为敬神之用。少男少女,剪下一支长发,拧成发线,在麻布上挑成“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八卦”、“太极图”等,作为祭祀的供品。

唐末,文学家罗隐读书著述于香茗山莲花书院期间,往来于褒隐寺,走访乡里,研讨民间文学、工艺、地理、乐律,与群众密切相处。他在民间中发现千姿百态的挑花制品,引起了重视。他精心设计图案,改进技术,辅导操作,大力扶植。引导妇女用棉线代替发线,用棉布代替麻布,又从敬神祀品扩大到生活装饰品。于是,妇女们对挑花倍感兴趣和爱好。当时香茗山一带农家妇女,劳动之余学针线活,首先就是挑花。挑花制品不仅装饰自己,还可敬老和馈赠亲友,同时又是姑娘与小伙子谈婚的定情物,姑娘出嫁的陪嫁品。至明末清初,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创造了挑、钻、游、织等各种技法,使艺术构思巧妙,图案更为完整,形成了富有香茗山地方特色,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挑花艺术风格。著名艺术家赖少奇称之为民间艺术瑰宝,倍加珍爱。

望江挑花的特点

望江挑花的艺术特点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土、特、奇、古。

土——乡土气浓、俗中见雅。望江挑花从原料到成品,都是由农妇们精心劳作而成,她不仅仅是一种土生土长,便于家庭代代相传的工艺,而且是一种通过不同针法才得以完成的精美艺术。

特——针法独特、正反有趣。与四川挑花、湖北挑花、云南挑花、贵州挑花相比,望江挑花以其正反成趣的独特技法,凸现了望江文化的精深。挑钻的文字讲究玻璃文,两面能读,如:“丛竹竿竿笑,幽兰朵朵香”。

奇——新颖别致、花中套花。花中有物,物中有花,含意深刻。同中有异,大到一个地域,一个村庄,小到一家一户、一个人,各有各的心智,各有各的擅长;异中有同,用严格、细致、规范的针法挑出正反成形、花中套花的图案造型。

古——地方特色、古朴典雅。望江鸦滩古属“吴头楚尾”,楚文化是其底蕴,吴文化在这里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望江挑花独特的针法、鲜明淡雅的色彩、清雅流畅的构图,不难看出古朴淡雅的吴楚文化渊源和审美意韵。

望江挑花的原料

唐末以前的挑花用麻布为底,发线挑花;唐末以后多用土布为底、棉线挑花;现在多用平布或绸为底,用棉线或丝线挑花。

望江挑花的技法

望江挑花的传统技法分挑、钻、游、织、滚、敲、包、绣八种,每种技法风格各异,各有妙处,详细观之,正反成趣,这是别于其它挑花之所在。

挑:也称“十”字针,又分单面“十”字针和双面“十”字针。单面十字针,一面以十字交叉线构图,另一面以一字连线构图。双面十字针则以双面十字交叉线构图,俗称“架花”,清新明快。

钻:即在经纬布上,沿着经向或纬向,根据图案的需要正反密铺而成。每针所跨纱数视图案的需要而定。成形后的图案色彩正好两面相反,互为阴阳,似提花效果,规范而厚重,

游:以双勾和游线的方式形成图案,正反相同,两面一致,每针所跨纱数一致。

织:将同色或多色经线梳理好,用另一种颜色作纬线以梭挑织,形成的效果与提花一致,图案正好两面颜色相反,一面清新,一面厚重,各有特色。

滚:用细布转成长条,按纱盘花,正面凸花,反面是凹花,立体感强,形象逼真。

敲:用于敲边,其中又有纳、绞、做、贴多种敲法,灵活多变,图象活泼。

包:是按布的经纬包出两面凸出的图象,古朴典雅。

绣:与苏州刺绣不同,它是用几把针数纱制作,两面同是凸出的花。

以上技法,各有其作用和妙处,配合得好,图中有图,花中套花,立体感强,正反成形,艺术巧妙,图案完整。不同技法的运用,挑绣出的饰品图案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效果。如以“挑”为主的游花,细腻、鲜明,正反图案花纹一致;运用钻花形成的织花则兼顾提花的感觉、钻花的效果,凸现了技艺的精湛和娴熟。

望江挑花制品

望江挑花制品种类繁多,主要有:

1、女性头巾围兜 围裙 塞裤 腰带 衣裤镶饰 手帕

2、男子汗巾腰带 褡裢 钱袋 垫肩 披肩 背包 眼镜盒 领带

3、儿童痰褡背褡 帽饰 衣饰 抱裙 鞋 书包

4、家用桌围帐檐 窗帘 门帘 床套 被面 床单 台布 家电盖布

5、壁挂 地毯 沙发扶手 靠垫 车辫 佛带 裙带等

6、其它装饰品

望江挑花的图案及其设计

望江挑花构图元素取材于生产生活,主要有:

1、人类生产、生活有关的谷穗、车、船、宫灯、太极、八卦、如意图、元宝、金钱等;

2、天文气象形成的事物:日、月、星、云、山、水、等;

3、象征吉祥的动植物:梅花、竹叶、牡丹、莲花、石榴、菊花、柏枝、栀子花、蝴蝶、蜜蜂、孔雀、喜鹊、鸳鸯及十二生肖等;

4、各类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及其它几何图案等。

在望江挑花中运用以上构图元素,通过谐音、借喻、比拟、双关、象征诸多表现手法,构成寄寓喜庆吉祥的内容和形式。如头巾上“风穿牡丹”寓意春风独占爱情;风帽上“状元及第”、“鲤鱼跳龙门”,象征进学补廪;镜搭上“九连灯”表示喜庆;围裙上“蝴蝶扑金瓜”抒发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老人裙带上的“福寿双钱”预祝晚年幸福;老奶奶鞋上的“狗撵狗”,说的是老奶奶“穿破三双狗撵狗,阎王面前大摆手”;“喜鹊登梅”,预示喜事临门、喜上眉梢;“五谷丰登”象征百业兴旺。还有“团结如意”、“凤凰送吉祥”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望江挑花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繁杂,不是一般人随意而为;工艺效果看似土俗,实则高雅;色彩单纯而不单调;图案看似笨拙实则清秀;可谓是古朴中寓高雅,粗犷中见大方,不失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学习和研究望江挑花的图案设计,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熟悉各种技法是前提。设计人员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针法技法,设计出来的图案,制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再好的图案,也只能束之高阁。了解各种挑花实物图案是基础。望江挑花的图案历来就是以上辈传下辈的方式传承,没有参考书籍和文字记载,只有将各种实物的图案进行分析、研究后,找出图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领悟出望江挑花的艺术奥秘,不然就会无从下手。熟悉望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是关键。望江挑花属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集中反映了这一地区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而这些正是其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因此设计人员只要深入社会实践,熟悉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沉积、文化底蕴,以及人民群众的祈求,就能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有较高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的图案。

图案设计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望江挑花基本上是属狭义的,平面图案见多。

1、图案美的原理:变化与统一

设计时要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原则是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统一。

2、图案的组织原则:条理与反复。

3、图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目前,多数挑花艺人及设计人员的观点认为图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

4、图案造型的种类。图案造型可分为具体的(现实的)与抽象的(概念的)两大类。具体的如自然形态中的人物、山水、花鸟、星球等。人为形态的如桌子房屋等。抽象的造型又叫纯粹的形态,指不代表任何物象的几何形。

5、图案的造型与造意(或称立意)。常用的手法有强调与突出、拟人与拟物、比喻与象征、借代、组合、双关等。

6、图案的色彩

古代的望江挑花是无彩色的,多是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唐宋以后才出现彩色图案,但这时的色彩受“红配绿看不足”的审美观的影响,多是红底绿花(“女儿红”或“女儿绿”),或绿底红花,青底(染青)黄花或蓝底(染蓝)橙花。少量的红底黑花或白底黄花、彩色或无彩色的混合。

望江挑花要求色彩要显,也就是对比色要有明度,冷色与暖色必须配合好,不表现光的立体感。由于平面图居多,基本上是一花一色或一物一色。总之在色彩设计上,离不开配色的规律,即对比与协调,层次与主调。只要遵循了这些基本规律,所设计的画面就能新鲜统一,给人以美的感受

随遇而安(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