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族“五色香糯米饭”传说故事,也各有版本,精彩纷呈。
版本一:据传战国时期,介之推随晋文公逃难,饥饿中,介之推割股肉煮给晋文公吃才不至于饿死。后来晋文公复国,赐封臣属,介之推没有得到封赏,遂和母亲避居山林。晋文公不忘割股救命之恩,派人寻找,介之推避而不出。晋文公派军队围山搜寻,为逼介之推出山,军队放火烧山林,介之推却与年迈母亲抱枫树而死。为纪念介之推,三月唱山歌颂扬,用枫叶汁浸泡糯米,做成黑色糯米饭供奉,九月枫叶红满山再度纪念。
版本二: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名叫韦特桂,他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帝派来的官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官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他们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版本三:传说有个壮族青年叫特侬,父亲早逝,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就背着母亲上山砍柴。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她身边,让母亲饿了随时可以吃。特侬母子的举动被山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了,猴子趁特侬到山上砍柴,悄悄溜到母亲身边,抢走了糯米饭。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看着猴子抢走糯米饭。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特侬无奈地扯着身边的枫叶,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意外地,他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黑漆漆的,原来是被黑色的枫叶汁染脏了。特侬灵机一动,把枫叶割回家,放到石臼中舂成泥状,用水浸泡一天一夜,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问:“特侬,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说:“这是黑色糯米饭!”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此后,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饭,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以为是毒药,不敢再碰。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还觉得浑身是劲,打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后来,壮家人都学特侬,家家户户做黑色糯米饭。再后来,聪明的壮家人又学会了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最后演变成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当然,还有第四个版本,说是为了纪念忠于爱情、不屈服恶势力压迫殉情的一对壮族青年,人们蒸五色香糯米饭供奉。有《民俗编》里所说为证:宋代年间,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十,壮人把“五色香糯米饭”作为青年男女定情后的精制节日食品,在对山歌中寻到意中人后互相交换品尝,以表良缘共定之佳品。壮族山歌里也有所唱:“哥妹同吃五色饭,永结良缘共欢畅。”
这些版本的故事毕竟都是传说,只是表达了壮族先民们的美德,寄托着他们美好的向往和愿望。但传说中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却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世代相传,吃到了今天,其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却是事实。据营养专家和医药专家考证:红蓝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侣山堂类辩》中说:“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五色糯米饭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总之,五色糯米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