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杜甫草堂是梓州公园的核心景区。景区占地4000余平方米,区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令人既发诗圣之感慨,又享自然之恬静。景区充分利用地形造景,注重动静对比,规则式和自由式园林相结合,绿地、水景、古建筑相互映衬,使有限空间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景观效果更加突出,再现了诗圣当年“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之意境。
梓州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今三台时的居所。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秋七月到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三月,因避剑南兵马使(剑南道执掌军事的长官)徐知道在成都起后判乱而流寓梓州(治地在今三台县城),历时一年另八个月,居住于东街(今三台中学内),后人称三台东街工部草堂,只是草堂建筑现荡然无存了。为了纪念诗圣,明代潼川州知州张辉南曾在牛头山顶主持修建了工部草堂,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工部草堂。
大门上方为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专门为梓州草堂题写的“杜甫草堂”横额,两边的楹联为:“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该对联乃清代大学者顾复初所撰,著名书法家于立群所写。此对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作者顾复初,又名顾栋高,清康熙年间进士,授内阁中书,以奏对越次罢职,流寓成都而卒。因与杜甫流寓四川颇有相似之处,故作此联以表独特感概。上联用杜诗吊宋玉之句“萧条异代不同时”作为典故,感叹自己与杜甫虽不同时,但皆处国事衰微,奸佞当权,有识之士或漂泊游离,或隐遁自全,不得伸展其志以济世救国,恰如龙虎之盘曲蜷缩。下联由彼及此,言同为流寓,杜甫有“月白风清”之草堂与天地共存,万世景仰,而自己的命运呢?联语工稳含蓄,意在言外,仔细咀嚼,余味无穷。郭沫若先生对此联有“句丽词清,格高调永”的崇高评价。采用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用隶书补写的一幅,也甚适宜。当然由于联句表达的感情十分复杂,故历来对其解释亦不尽同,见人见智,自当在理。
为木结构抬梁单檐歇山顶殿堂,屋顶为卷棚式,盖纯一色筒瓦,正脊两端置鳌鱼装饰,中心塑二龙戏珠火焰宝顶,面积400余平方米,是三台杜甫草堂整个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建筑,而且啊,这个古建筑从安居镇整体搬迁而来。里面陈列了铜质杜甫坐像,各期咏叹诗圣的书画名作,还有宋、元以来历代多种版本的杜甫诗集、杜甫研究专刊和研究成果以及有关杜甫游踪的珍贵图片资料。
拾级而上,步入诗史堂。殿堂正中上方是斗大的金碧辉煌的“诗圣”二字,下面悬挂的少陵造象被鲜花簇拥着,使人肃然起敬。顶棚正中是由花板相嵌的三层藻井。环顾四壁,还能欣赏到众多书画精品:楷书清润朴茂,丰腴跳宕;行书气势奇劲,豪放俊逸;草书笔意纵横,游云惊龙;书画丹青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各种流派争奇斗丽,清雅感人。殿堂两侧玻柜里,陈列着杜诗各种版本及历代研究杜诗的论文、专著。杜甫诗作博大精深,辞警意丰,律切声情,沉郁顿挫,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变衰这一历程的真实面貌,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人们尊杜甫为“诗圣”,最终确立了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地位,
俯身于陈列有关杜甫书籍,看着这些著作,仿佛诗圣在梓州流寓生活历历在目,让我们情思追溯到公元762年。当时诗人杜甫已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今成都杜甫草堂处)。是年7月,剑南节度使严武奉召返回长安,杜甫依依难舍,送了一程又一程,竟送出了三百多里远,在离绵州三十里的奉济驿,朋友二人才分手告别。谁知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勾结吐番在成都起兵叛乱,诗人无法返回,只好独自一人随逃难人群先到梓州官舍暂住,后来诗人的兄弟杜占设法将其妻子儿女接到梓州,才在城东现三台中学处自建草堂长居,人称东街工部草堂,后来人们在旁建有草堂寺,这和成都杜甫草堂旁有草堂寺极为相似。
园子的立意就是从杜甫《上牛头寺》中“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而来的。园内山石错落,花木茂密,相映生色。
野池中矗立的杜甫汉白玉全身雕像--便服儒巾,面容清癯,眼神冷峻,神采飘逸,再现了他流寓梓州的困苦生活和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操。
梓州杜甫草堂于县城西牛头山,占地面积约10000m2 ,后人为纪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寓居梓州(三台)一年八月,缅怀诗圣“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爱国主义精神,于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原明代工部草堂遗址上而建。为进一步弘扬杜甫文化,在不改变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于2007年对公园景观进行改造,以展示盛唐文化为灵魂,以体现草堂仿古建筑群为核心,贯穿石柱盘龙、艺术墙、健身长道、摩崖石刻、诗圣广场、梓州阁、大型浮雕“双凤朝阳映牛头”、聚贤楼及众多亭阁水榭等景点,形成集旅游、休闲、艺术欣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