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有载,杞县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曹以崇奉诏而建。全庙布局严整,宏伟壮观,与县衙、文庙并称县城三大建筑。其后自明宣德二年(1427年)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458年间,10次重修。 一 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我的孩提及少年时期在杞县县城度过,记忆中的城隍庙乃当时县城最恢宏壮观的建筑之一,且曾香火鼎盛。庙院占地辽阔,南起庙前街(与县府前街平齐),北至庙后街(与县府后街平齐),以中山中街为中线,与鼓楼县衙东西对称并列。 在庙前街路北,面南矗立着一座青色条石架砌的牌坊,横书阴刻“显佑伯坊”,左右分设青石雕狮一对。牌坊后是一座高大的门楼式建筑——城隍庙山门,单檐悬山式,檐口平直,轮廓简洁。山门底下,中辟通道进庙,东侧是一卖绣花丝线和女孩用发夹头花等物的小店,长年货品鲜艳明丽;西侧是一专卖男士礼帽的商铺,满店清俊儒雅之风。 庙内地面低于山门,山门北面置数级石阶而下。一甬道宽约三丈,向北直抵大戏楼。 甬道西侧有廊房十数间,紧靠山门的十来间内,塑有“十殿阎君”的泥像,并绘有生前犯有不孝父母、刁奸邪恶、贪赃枉法、逞霸行凶、挑拨是非、缺斤短两、掺假使杂、暴殄天物、盗窃抢劫等罪行者,死后到阴间遭受锯解磨研、挖眼拔舌、剖腹剜心、截手斩足、铡头断腰、夹手钉指、冰狱油锅、雷劈火焚等刑罚之壁图,以神道设教,劝诫世人,弃恶扬善。室内阴森凄惨,见者莫不股悚,邪念敛戢。 靠近戏楼的数间廊房则是几家卖煎包的小店,城内外十里八乡都知道,去买煎包的人只要说是买回去给父母爷奶吃的,卖家掌柜的必定会吆喝伙计:“孝顺老人的,多放点油!”掌锅的伙计立马抓起油壶,对着锅里的煎包呼呼呼地浇上几圈,再翻过来,个个小包油亮金黄,香气扑鼻,用干荷叶一包,纸绳一扎,清清爽爽送到买者手上。可见“百善孝为先”在当时邑人心中的分量。 据说,甬道东侧原本也有对称的廊房十数间,但不知毁于何时。我小时候那里已为一片空地,早上是县城的一个菜市场,城外的农人肩挑车推着各种时鲜菜蔬赶在天亮前来到,摆好摊位,城里人(多为家庭主妇)一早起来就■着竹篮儿拥挤在红薯萝卜白菜摊前,边讨价还价边挑选自己所需之物,一片繁荣兴旺景象。早市一过,随即人散场空。 中午前后,此处则又是一番光景,大小布棚罗列,棚下都是卖面条、水饺、丸子汤、包子、锅盔、凉粉等吃的,简易的炊具一支,一两张旧方桌、数条长凳一放,瞬时开张。叫卖声此起彼伏,就餐人络绎不绝,多是来庙里上香或进城买卖的乡下人到此午餐,春夏秋冬如是。 二 大戏楼位于庙内中轴线上,三楹两层,上层北向,直对城隍正殿,前为舞台,后为化妆室,出将入相两侧门分列左右。前台圆木明柱直立,飞檐翘角大顶,内饰花团藻井图案。楼无内梯,每有演出,演员乐队人等皆于楼侧临时竖一木梯上下。 戏楼底层中间辟为走道,贯通南北。东间为一香烟糖果瓜子小店,西间为一韩姓茶馆。戏楼两侧,还建有骑楼耳阁,与戏楼等高,东曰“晨钟”,西曰“暮鼓”,楼下亦为东西两个通道。 戏楼与正殿间有一方形广场,约1000余平方米。每逢年节,戏楼上必唱大戏,日夜连场,广场内外,人如潮涌。 广场正中亦有砖铺甬道,南起戏楼,北抵城隍大殿(即正殿)前的露台。正殿高居于阔大的台基之上,台高三尺许。殿前的露台,灰青方砖铺就,东西长约十丈,南北深约五丈。东西南三面竖青石栏围护,石栏为栏板望柱式,栏板高约三尺,上有花鸟鱼虫等浮雕图案,底边正中留有小孔,以利露台雨天排水。望柱高约四尺,火炬形柱头已被人抚摸得溜滑明亮。围栏东西南三面皆设出口,并有石阶可登。台南石阶两侧,分列抱鼓石一对。抱鼓石,侧面看略呈直角三角形,斜边似一组如意卷云线,中部含俩圆形“鼓镜”,鼓面雕有卷曲纹饰。 三 城隍大殿系全庙主体建筑,最为辉煌壮观。大殿分前后两部分,前为拜殿,五间,卷棚式顶。后为正殿,面宽五间,东西宽约六丈,南北深约四丈五尺,歇山顶,九脊四坡,翼角舒张,琉璃碧瓦,龙吻吞脊,间插铁花,翅檐伸张,凌空挑角,悬有风铃。四小脊尽处,各置彩陶人像一座,名曰“四绝”,据传都是嫉贤害能、奸诈短绝之辈,置此前途路短,下临无地之处,以昭炯戒。 整座大殿,木梁叠架,斗拱悬挑。梁头雕龙,昂首怒目,奋角张髯,腾云欲出。四周连以围檐,饰以浮雕,人物山水,鸟兽虫鱼,刀工精细,玲珑剔透,刻意传神,栩栩如生。殿内有鼓形石础二十四墩,上圆下方,亦有雕凿图案。础上各立朱红明柱,大可盈围,条干通达,上架栋、梁,云龙蟠绕。殿顶井藻,彩绘丹涂。大殿前后,均有朱门槅扇,一字排开,上亮下实,通透轩畅。紧贴大殿四周,在台基之上,另有一圈青色条石围就,与殿顶檐厦相齐,平滑似镜,莹润如玉,和阔大的台基、方整的露台一起,将整座大殿烘托得既恢宏壮观又华丽奇美。 殿内正中靠后为神龛,前设供桌、条几,上置木鱼、石磬、签筒、香炉,供善男信女求神问卜,奉献香火。龛内正中为木雕城隍神像,高约七尺,内装机枢,可坐可立,手足能伸能缩,外着大红滚龙蟒袍,冠以丞相官帽,三缕黑须长尺许,飘然胸前,双目微闭。平时端然而坐,必要时有人以手下按膝盖,上提双肩,即可立起(一次,我曾亲眼看到城隍站起,小小年纪,不知是有人操纵,只当是城隍显灵,竟被吓出一身冷汗,连做几天噩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