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玉米垛就是背景布,手里的毛线团就是长乐谱,台上高声唱,台下轻声合,《小苹果》音乐响起,台上台下一起开舞——这是滨州市2014年度为基层群众“免费送戏”活动开展的真实场景。邹平县韩店镇77岁的杨玉荣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多少年了,头一次看到这么些戏曲‘大腕’,唱得跟戏匣子里的一样!” 据悉,滨州市为基层群众“免费送戏”活动是滨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免费送戏”2287场,其中市直三个专业院团完成524场送戏任务,全市两千多个村庄直接受益。
票友、演员同台飙戏,戏迷追着“大篷车”赶场忙
“团长,你看我来唱一段咋样?”说这话的是博兴县吕剧票友张超,这时他眼神里满是殷切。市吕剧团的老演员快笑喷了:“你这都扮上了,还来问啊?不叫你唱,你还不得疯了!”
大家伙这么笑是有原因的。张超是博兴吕剧界有名的青年票友,是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戏疯子”。他自小爱唱戏,十年前就拜访了市吕剧团,跟演员、乐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今天,市吕剧团把戏送到了张超的老家,他特别希望登台亮一嗓子,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吃一大惊”。
票友、演员同台飚戏的场景,在吕剧团送戏活动中尤其多。市吕剧团副团长徐振祖介绍:“咱滨州不愧是吕剧发祥地,哪个村都有百姓能唱两嗓子。前几天,我们在邹平碰到一个老戏迷叫程德辉,他非要跟乐队一块演奏,而且他居然认识剧团里的每一个老乐师!他一上手我就觉得水平高,一问才知道他打小爱戏,家里有三杆坠琴。”为啥程德辉会认识这么多乐手呢?他说,自己喜欢扒戏曲录音带、录像带,有了网络,更是方便了他的学习。在他眼里,能“伺候”吕剧经典曲目的滨州乐师就是“超级明星”。
乡村百姓的戏曲热情让每一位演员感动。在邹平西董镇的山村,每场演出都有三五个村的百姓拿着马扎早早等着开场。一场结束,剧团要赶往六七里地外的另一个村,结果,村民纷纷骑上电动车,坐上公交车,早早去那个村等着。
“有这么可爱的戏迷,何愁戏曲不能传承,何愁戏曲没有明天!”徐振祖激动地说。
送戏送到心坎上,台上台下齐舞《小苹果》
“大妈,您想点啥就点啥。相声、快板、小品、歌舞甚至是广场舞,啥都行!你说,电视上跳的小苹果啊,我们立马就演。只有一个条件,咱村里会跳舞的都一块上吧!”市歌舞团的精彩演出中总有一个环节,就是请村民参与。特别是欢乐的广场舞,很多村民都是“行家里手”,和演员一起PK一点也不怵头。
市歌舞团的节目单可谓“文艺大杂烩”,不赶时髦却力求欢乐,让百姓感到熟悉、温暖。他们创作了山东快书、数来宝、东路大鼓、相声、音舞快板、歌舞等多种节目,让村民“点戏”,拉群众演戏。
“免费送戏”活动在节目选择上,有无共同的特点呢?市歌舞团副团长刘吉海认为:“一是通过咱市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硬件越来越好,这广场舞是风靡每个村庄。二是孝道文化是不变的乡村主题,这可能是群众选节目,我们编节目中,最突出的特征。咱小品里演的都是家长里短,比如我们的原创小品《咱妈过生日》,一有儿女孝顺的画面,台下观众就喜笑颜开。如果有忤逆不孝的场景,底下大爷大妈就会偷偷地掉眼泪。”
徐振祖说:“听生书,看熟戏,老百姓就喜欢看老戏听经典。”市京剧团、市吕剧团遵循让百姓点戏的原则,多选择经典折子戏,多演炕头故事,感动了村民,也传播了孝道文化。
“大篷车”就是文艺播种机,披星戴月也是一种幸福
“戴着月亮出门,数着星星回家”,这是三家市直剧团送戏下乡生活的实际写照。如11月10日,市吕剧团要在邹平西董镇吉祥村等地演出,从市区出发单程距离超过100公里,他们要早晨六点前出发,晚上八点钟才能离开。可演员们都说,这戏曲“大篷车”就是一台文艺播种机,当他们看到群众热切期盼的眼神,听到热烈的掌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要说“大篷车”,可真是剧团人的一个家。市京剧团的演员们不仅在乘车远行,还常将大巴车作为更衣室,连车身的行李箱都成了化妆台。副团长刘吉海介绍:“京剧团夫妻档有好几对,像王德海、王丽丽两人的孩子就交由老人照看,要知道,他们的孩子刚断奶!这上半年,一个喂奶的孩子就舍在家里了,让人感动也让人心疼。”
演员在辛苦演出的同时,也收获着感动:群众纷纷把茶水、瓜果、零食送到舞台,把喜悦和感谢送给文艺工作者。今年,滨州市出台了《滨州市市属艺术表演团体演出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直艺术表演团体送戏补助标准统一为4000元/场,今年共投入近240万元为市级院团的送戏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各县区也纷纷出台措施,以不低于2000元/场的标准保障县级送戏活动开展,其中,博兴县的场次补贴已经与市级标准一致。“免费送戏”活动开展大半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热心人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市、县一起行动,各方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政府部门引导,市、县专业剧团为演出主体,文化馆、庄户剧团及民营剧团为辅的多层次演出格局,计划到年底实现为基层群众“免费送戏”活动全覆盖的目标。
送戏下乡的路,是披星戴月的路,也是播撒文艺种子的路,是演员、百姓互相温暖的过程,也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实践。市歌舞团有一句口号:“累并快乐着。”希望,这份辛苦在全市每一个村庄都播撒下“文艺种子”,让它发芽、成长,直到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