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垛田镇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素称“千岛之乡”,垛田镇耕地面积2.25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如水网平铺,垛岸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千岛之镇由此得名。垛田历史上就以种植蔬菜为主,50年代曾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2013年5月21日垛田镇主持申报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垛田镇

全镇年产蔬菜26万吨,故垛田又有“蔬菜之乡”的美称。垛田镇水产品资源丰富,水面养殖面积3.1万多亩,97年建成了江苏省万亩青虾养繁基地。“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垛田田园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垛田文化事业繁荣,是泰州地区唯一被省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垛田镇气候温和,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及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垛田境内大气、水源无污染,达到了生产绿色食的环境要求。垛田镇主导产品“垛田香葱”色泽鲜绿、质地柔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且有中药功效。1999年“垛田香葱”的价值得到了南京农科院有关专家教授的肯定。垛田龙头芋生长期间无虫害,秋冬时节食用,更是口感细腻,香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爱。

2、自然风光

垛田是兴化水乡特色之一。因为兴化地面真高平均不足2米,农田易受渍涝灾害,于是在低洼地区,挖河泥

千岛菜花风景区

垫高农田,形成小块的高地和密如蛛网的河汊。兴化许多地名带有“垛”字,如垛田镇、大垛镇、狄垛镇等。
每年春季,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宫,浓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清明节前后兴化都将举办“千岛菜花旅游节”,于2011年举办的“第三届·千岛菜花旅游节”期间还将在城区的乌巾荡湿地公园举行大型水上实景演出。

3、油菜花

”无疑是优美的,在古昭阳十二景中,垛田占了三席,“两厢瓜圃”“十里菱藕”“胜湖秋月”,还有在21世纪民网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评选活动中,在20万网民的投票中,“江苏兴化”荣获榜眼,这些使得多少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船在垛中走,人在花中行”,文人为水乡田园风光而陶醉,为保存相对完好的垛田风貌,具有鲜明风格的独一无二的美丽水乡而赞不绝口。

4、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86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增加值1.676亿元,同比增长10.2%;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同比增长26%;建筑企业增加值2900万元,同比增长23.9%;服务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6.1%;财政总收入8612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90万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8116元,同比增长10.1%。

工业经济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质态,增加了对公共财政的贡献份额。自营出口总额实现3500万美元。一是企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组建成立“兴化市脱水食品集团”,加工企业开始步入强强联合、抱团发展、规模经营之路。二是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工业技改财务发生数1.85亿元,同比增长48%。企业通过建立蔬菜研究所、公共技术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增强了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全面完成市交60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招引项目6个,洽谈项目3个,拟报批项目2个;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6家,民营经济净增注册资本实现5600万元,同比增长12%。四是优化服务,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政策扶持的力度,工商、税务、企管、国土、村建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为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政策鼓励、强化服务、引导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是不断调整优化种植和养殖业结构,蔬菜种植围绕企业需求,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城郊地区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精细化、规模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中的青虾养殖得到巩固与发展,新培植鳜鱼养殖项目5600亩。二是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企业与农户的关联更加密切,原料基地化建设步伐加快,规模逐步扩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共有专业合作社30家,其中2010年新增4家,蔬菜和水产品的销售手段更加灵活,销售渠道更加多样,销售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三是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借助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力推广适合垛田蔬菜种植的小型机械,全年共新增小型耕田机450台,水产养殖机械470台,清淤机械10台,全镇农民共享受国家农机补贴110万元。

一年来,三产服务业规模得到扩展,结构更趋优化,对经济和财税的贡献更加突出。一是积极服务房地产业,对新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主动协调矛盾,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新区房地产企业纳税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培植新的增长点,全力做好得胜湖物流园区建设和客运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强化征管措施,建立健全砂石市场管理机构和征管制度,加大水运业税收征收力度,全年完成290万元。四是积极鼓励创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5户,新增从业人员约300人。大学生村官中有2人获泰州市创业表彰,并获得二等奖金。

5、人文历史

垛田镇的美丽传说
垛田镇风景固然很美,而关于垛田的传说更美,如同每个旅游景点都有自己的传说,垛田也有自己的传说,一说,八仙过海时,何仙姑抖落的片片花瓣。另一说是铁拐李偷吃蟠桃,被王母罚入凡间种瓜,那垛子就是他随口吐出的粒粒瓜子。还有一说是大禹治水有功,深得舜的赏识,舜紧急召见,欲委以重任,大禹顾不得满身泥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当走到东海之滨时,只见茫茫泽国,白浪滔天。大禹惊问随从何故,随从应答,大概忘了治理。大禹心急如焚,浑身乱抓,泥巴一块块掉下来,变成横一块竖一块、大一块小一块、杂乱无章的“垛田”了。无论哪一种,都赋予垛田荷花的清香,泥巴的质朴,瓜子的殷实。使我们从中领悟到“垛田”的那份神秘、那份浪漫、那份悠远……春天的垛田是美丽的,夏秋冬的垛田同样美丽,如果说金黄的菜花是垛田春的姿容,那么夏秋冬的垛田则是碧绿的宣言,香葱的天地,那一片片绿色的垛子,连接着天边,尽情的宣泄着自然的美丽,所以兴化的垛田四季如春。

垛田镇历史传说
垛田,这方神奇的土地,同样留下了无数前贤的足迹。郑板桥就出生在与兴化城隔河想望的下甸村,他的第一脚就踏在垛田的土地上。他的诗书画三绝,与垛田这充满灵性、隐藏怪异的土地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垛田镇的得胜湖、旗杆荡等地名因岳飞抗金时操练水军竖立的旗杆而得名。《兴化县志》载:“飞率军……途经兴化时,曾驻师县城及城东旗杆荡等处。是垛田纵横交错的“八卦阵”,铸造了岳家军的机敏、善战;旗杆荡气势恢弘的芦苇荡,赋予了岳家军精忠报国、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状元宰相李春芳是垛田的女婿,兴化上方寺原先就建在垛田的大徐垛。施耐庵则是一定到过得胜湖的。车路河与得胜湖的入口处就叫“水浒港”,是先有《水浒传》还是先有“水浒港”,至今未有定论。不过,《水浒传》与得胜湖无疑是有紧密联系的,这在若干《水浒传》研究专家的论著里得到证实。垛田,好似一块空灵、飘逸的圣地,使得郑板桥、施耐庵、李春方……在这里不期而遇;垛田,更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得胜湖、旗杆荡、上方寺……把“两厢瓜圃、十里菱塘”紧紧呵护在自己的怀里。

6、新农村

芦洲村是垛田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最大的自然村,由原来的芦东、芦南、芦西、芦北4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7568人。芦洲村只有几条狭窄的街巷,虽然先后有老兴东公路、高兴东公路在村后建成通过,但进村通道狭窄而又弯曲,两辆摩托车会车都有些困难。九十年代中期曾规划拓建中心一条街,但有始无终成为“半拉子工程”,村民对此极为不满。从2006年开始,新的党总支一班人研究决定,将拓建中心街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摆上日程、紧抓不放。分工协作,制定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对54家拆迁户深入进行动员安置工作,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短短的几个月就建成一条与高兴东公路相连、长800米宽10米的南北进村大道。2007年下半年,又实施了二期工程,建成长200米、宽20米的东西中心街,同时完成了绿化、亮化配套工程。道路建设的三期工程,即东西中心街西延接线路,包括中心大桥工程,已经完成勘测、规划、拆迁动员等项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

联圩和闸站建设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当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田未建联圩,逢汛必淹。2007年,芦洲村集中精力主攻水利设施建设,共新建联圩3800米,加修标准联圩6435米,完成土方81574方;新建圩口闸4座,排涝站2座,彻底实现了全村农田汛期挡得住、排得出。全村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没向群众摊派一分钱,都是由总支书记汪子泉带领一班人跑项目、拉捐助、挖潜力,多方筹集而来。

媛媛(2014-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