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原名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2006年经山东省教育厅鲁教计字〔2006〕11号文件批准,由青岛理工大学、费县人民政府和山东华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设立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2011年6月12日,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人民政府、青岛理工大学三方共同签订了《共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协议书》,校区正式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的创办,是省教育厅帮扶费县的结果,是青岛理工大学履行大学使命、支援沂蒙革命老区的结果,也是临沂市委、市政府和费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一、办学条件
校区规划占地1500亩,现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心、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计算中心、语音室和82个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300多万元;图书15.5余万册,电子图书和网络数据全部共享青岛理工大学本部图书馆资源。
二、专业设置
校区设有土木建筑类、机械电子类、工程管理类本专科专业21个,均为青岛理工大学优势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会计学;专科专业16个: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检测技术及应用、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管理。
三、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
校区现设有10个职能部门和“三系一部”(土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现有教职员工275人(不包括青岛校区选派的专业课教师)。
校区2006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科学生为二批次招录,目前在校学生8865人(其中本科2925人、专科5940人)。
四、办学取得显著成绩
校区自建立以来,紧紧围绕“管理工作上效能、教学工作上质量、学生工作上水平、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上档次”开展工作,促进了办学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
校区被批准设立了工程硕士培养点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省建筑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土建工程施工员和建筑工程预算员)考试考点。
学生课外科技、体育活动成绩显著。承办了第五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山东分赛区)比赛及临沂市首届大中专院校科技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大型科技类、文化类比赛取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成立校区男子篮球队、田径队,每年均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招生工作连年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本科理和专科文理均在第一志愿录满,本科理录取最高分578,超出一本分数线12分;2012年本专科文理均在第一志愿录满,本科理录取最高分615,超出重点分数线33分;2013年本专科文理均在第一志愿录满,本科理录取最高分580,超出一本分数线26分,在同类院校中录取分数名列前茅。
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提高。2009年—2014年已有9515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其中本科2795人,专科6720人),就业率达96%以上,部分专业供不应求,校区同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联系;考研率逐年提升,2011届20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12届64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13届78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14届72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了土木工程结构鉴定加固研究所和临沂市在役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积极在临沂及周边地区开展工程服务工作。
校区先后荣获2011年 “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校区团委荣获2012年“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五、发展思路
校区 “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是:以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办学层次为目标,达到在校学生10000人规模,坚持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之路,将校区建设成集普通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以人才培养为主、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工科大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