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创建难、运行难、管理难等问题,近年来,西南地区知名“粮仓”四川简阳市明确合作社党支部“包扶不包揽、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的基本原则,逐步理顺合作社党组织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党建助力农村合作社蓬勃发展
南堰村是简阳市坛罐乡的一个普通村庄,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家一户的传统养猪方式却并未给这个两千余人的村庄带来更大实惠。
2005年,南堰村700多名中青年村民出外打工,用村民自己的话来说,生猪卖不上价,村里开会人到不齐,老百姓就像“一盘散沙”。2007年7月,村里一些党员发起成立南堰猪业专业合作社,9月建立党支部,从此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党支部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征求社员意见并反复研究后,试行“六方合作+保险”养猪模式。这个模式以合作社为载体,把产业链主体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即由金融机构、饲料企业、种畜场、食品加工企业、农业担保公司、合作社和保险公司分工协作,分别提供信贷、投入品、仔畜、产品加工、担保、保险等服务,资金封闭运行,农民无本启动。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是2007年的两倍多,仅养猪一项就占农民收入70%。
五年来,南堰村400多名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参社,合作社固定资产增长到750万元,党支部也逐步发展壮大。经合作社推荐发展为党员的社员已有14名,53岁的合作社理事长兼党支部副书记钟子敏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从“养猪能手”成长为党员的纯朴农民说:“过去我认为,入不入党一个样。但有了合作社党支部这个载体,党员群众攥成一个拳头,大家不再是一盘散沙,让我对党组织有了新认识。”
“南堰村的实践是简阳市合作社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简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中礼说,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目前全市已建起300多个合作社党支部、联合支部和党小组,覆盖生猪、山羊、蔬菜、水果、奶牛、渔业等10余个产业55个乡镇,合作社党员超过3000人。
合作社党建奏响“三部曲”
简阳市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并准确定位合作社党支部的职能,有效预防了“错位”“越位”“缺位”现象,从过去的“一盘散沙”重新凝聚成如今的“一个拳头”。
为避免合作社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简阳市细化了合作社党支部的职能定位,简单概括为“二不一重点”,即:实行登记管理,除合作社骨干党员外,普通党员可不转移组织关系;合作社党支部负责培养并向村党支部推荐,但不直接发展党员;发挥组织和政治优势,重点抓好产业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合作社党支部要么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要么“高高挂起”无所事事。简阳市制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参与合作社理事会日常经营管理会议、合作社理事会定期向党支部通报生产经营情况等制度,明确合作社党支部在工作中做到“包扶不包揽、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的三条基本原则。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合作社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简阳市确定了以“经营活动全程跟踪、服务内容全面覆盖、重大决策全面影响”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党支部“三全”工作思路,杜绝工作缺位。在东溪镇双河村,510户村民中有408户加入了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显俊说:“合作社党支部下设有机农业、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党小组,合作社的党建激活了村支部党建工作,带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村里的乡亲们精神面貌好得很!”
推动合作社党支部健康发展的启示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层干部认为,提前搞好制度设计,是简阳市有效推动合作社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合作社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启示一:建立专职化领导体系,是推动合作社党支部发展的前提,可有效破解合作社党支部“创建难”。简阳在市一级建立了农业产业党工委,乡镇一级建起农业产业党总支,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构建了“市农业产业党工委——乡镇农业产业党总支——合作社党支部”三级联动的专业化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在乡镇层面,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农业产业党总支书记。在村级层面,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和合作社理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拔产业“能人”等方式加强合作社党支部班子建设。如今,全市所有合作社都设立了党支部,700余名合作社党组织班子成员中,90%以上是产业骨干。
启示二:理顺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是推动合作社党支部发展的关键,可有效破解合作社党支部“运行难”。坛罐乡党委书记付南斌认为,合作社党支部与村党支部是相互平行、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是平行关系,合作社党支部受乡镇产业党总支领导,与村党支部互不隶属。二是依存关系,通过建立协调合作制度,发挥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党支部的比较优势。实行“党员登记、双重管理”后,具有双重身份的党员,在参与村党支部决策时代表合作社利益,参与合作社党支部决策时又代表村民利益,极大地激活了农村党员和党组织活力。
启示三:加强制度建设,是推动合作社党支部发展的保障,可有效破解对合作社党支部“管理难”。简阳市建立健全了定点联系、考核奖惩等合作社管理帮扶制度。每个合作社党支部确定1个市级部门、1位乡镇领导和1名大学生村官联系,定期深入党支部指导工作,解决合作社党支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年年底由市农业产业党工委对合作社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工作情况和产业规模可以奖补3000至3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避免因缺少经费影响党建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