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禁徽钦二帝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方正县

徽、钦二帝在“靖康之变”后,由锦衣玉食的大国皇帝沦为金国的俘虏。北宋靖康二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北宋灭亡。天会五年(1127)四月,金兵统帅宗翰、宗望带着被俘的徽宗、钦宗和赵氏宗室、大臣3000余人,以及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北归金国。宋徽宗在金国囚禁了8年,于天会十三年(1135)死于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终年54岁。

公元1126年,即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第二次南侵,迅速攻陷汴京(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与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以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靖康之变”。徽、钦二帝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市)、中京(内蒙宁城县)、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市)、韩州(辽宁省昌图县)等地,最后迁徙至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时间最长,徽宗于被俘后8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钦宗后被迁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终于被俘29年(1156年)后死于燕京。

徽、钦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从汴京到韩州期间,基本上处于辗转迁徙过程,到了五国城后,囚禁生活才稳定。宋人蔡鞗所撰写的《北狩行录》,对二帝在五国城的囚禁生活有详细的记述。

在《金史》中记载:“丁卯、上如东京温汤,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大金国志》记载;“宋二帝自韩州如五国城。”两史所书到达地址名称之所以不一致,是因为鹘里改路同五国城是在一处的原故。

《北狩行录》记载,二帝“庚戌中元徙居五国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根据记载可知徽、钦二帝是天会八年(1130年)八月十五日从韩州启程,走的是水路,乘舟行驶了46天到达五国城。依据《北狩行录》的记载,考证出徽、钦二帝从韩州出发,经信州(北京市境)至伊通河,在这里改乘船,入宋瓦江(第二松花江)西北行,过嫩江口入混同江(松花江)处进入主航道,向五国城行驶,到达五国城。到达五国城的具体时间在《大金吊伐录》中有记载,在“昏德公表”中记有“赴和啰噶(鹘里改)路安置,今月二日到。”二帝于七月十五日启程,行46日,恰为九月二日。

在赴五国城行进途中,“东路都统习古乃奉朝命,令减随行官吏,诸色人等不许尽行将带。”当时负责押送宋俘的习古乃将军奉金朝命令,让二帝减少随行人员。后经徽宗“再三力恳”,只允许二帝的后妃、直系王子、驸马都尉、近臣及神宗侄儿赵孝骞、嫡孙赵有奕6人随行。据史料记载,二帝等宋俘从韩州出发时约有2200人,到五国城时仅剩140余人。“其余人分两路,一路经陆路押往临潢(内蒙巴林左旗);而另一路以内侍黎安国等千余人押往咸州(辽宁开原)。”

徽、钦二帝在金上京祭完太祖庙后,金国留他们在上京住了近两个月,于十月二十六日将二帝、诸王、驸马、内侍、宫眷等迁往韩州(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金国为了安置徽、钦二帝等900余人的住宿,将韩州城内的女真人金部迁出,只供宋俘居住。金人给田45顷,令他们“种莳自给”。

建炎四年(1130)七月,金人又将徽、钦二帝迁往金国大后方的胡里改路,也就是辽代的五国头城。在前往五国城的途中“东路都统习古乃奉朝命,令减随行官吏,诸色人等,不许尽行将带。”金人或许觉得五国城虽安全,但在韩州的宋俘全去,食宿问题也会紧张,因此只令徽、钦二帝及妃嫔、近侍人员随行。据长篇历史小说《五国城》作者刘文生考证,到五国城的宋俘约有140余人。

在五国城,徽钦二帝等实际上是过着软禁的生活。在待遇方面,金国仍给予二帝以俸禄,“皇统元年(1141年)十二月癸己,天水郡公赵恒乞本品俸,诏周济之。”金国仍实行在韩州的办法,在五国城给他们土地,让宋俘们自耕自足。徽、钦二帝还时常能吃到羊肉,《北狩行录》中有“刘定宰羊不如法”的记载。

在夫妻生活方面,金国始终让妃嫔们同徽、钦二帝一起居住。据《靖康稗史》记载:徽宗的妃嫔们在北狩途中,生子赵柱;到五国城后又生赵檀等4子,北迁后又生8女。钦宗的妃嫔们北迁后,也生有2子2女。

在精神生活方面,徽、钦二帝同臣下时常唱和诗词。徽宗在北狩期间作有诗词千余首,由于发生十五子赵 和驸马刘文彦“二逆告变”事件,怕被金人抓住把柄而“一火焚之。以今所得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 有时徽宗还和臣下讨论读《春秋》一书体会,可见,这些宋俘的囚禁生活还是比较自由的。

在居住环境上,并不是像《说岳全传》中和民间传说的那样“坐井观天”,囚禁在枯井里面。从徽宗在五国城所做的《思断肠》诗中便可以得知: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燕飞。

Mr.于益达(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