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秀友刘茜茜。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个美食—周至凉皮。
在我们那里,人们把凉皮也叫做面皮。最近几年才改了口,称为凉皮儿。在乡下,依然有很多人称其面皮。我想,顾名思义,面皮可不就是用面粉做成的,成型后又很像皮子,因而,就叫做面皮。形象贴切。在周至的乡村,每逢夏天,家家户户都蒸面皮,相当于家常便饭。有时,干脆就当成了午饭,面皮蒸好后,切成面条状,配上新鲜蔬菜,放上油泼辣子盐醋生姜蒜香油等,在大老碗里搅拌一下,端在手上,蹲在院子里的大榆树下,有滋有味的吃起来,美,痛快!也有晚上蒸面皮,当菜下饭吃的,配上米汤白面蒸馍花卷儿,或是白光闪亮喷香的麦面糊糊(乡下人称为胡涂),也是很好的。我小的时候,每当家里蒸面皮时,总是兴奋不已,跑来跑去,不等的大人把面皮切好放进碗里,就用手捏了面皮条儿,飞奔出去,边吃边玩,馋猫似的。周至面皮很有特色。一是比较厚实,带有面筋,切成的条儿也较宽,看起来很富实大方,诱人;二是配菜很丰富灵活不像户县的秦镇面皮儿,一年四季总是绿豆芽垫底。一般说来,周至面皮的配菜,往往都是些时令新鲜的蔬菜,譬如说:春天时会用苜蓿。野菜。青菜。灰灰菜。小芹菜。笋丝等;夏天时会用黄瓜丝。豆芽。豆角。豇豆等,把这样的菜和洁白柔软的面皮搅拌在一起,好看好吃,赏心悦目;三是调料很讲究。除了油泼辣子盐醋生姜蒜香油之外还必须有秘制的调料复制。调面皮时,往往是各种调料方的很宽裕,面皮的表面上,还有碗底,都能看到红红的油油的水水的辣子香油调料。味以咸辣酸香出头,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四季皆宜。冬天吃面皮时,往往会放在锅里炒一下,热热的酸酸的辣辣的,也是很好吃的。还有,周至面皮有两吃一说。这种吃法特别适合于小孩子和少男少女。我小的时候,跟随大人逛县城,或是在戏场里玩耍时,就专挑这种面皮吃。其做法很简单,就是在调面皮时,给里面放一些凉粉(生意人往往会将做好的凉粉,用色素染成黄色或粉红色,使其更加好看好卖),并且用特制的工具,将凉粉压挤成细面条一样的长丝,和面皮放在一起调制。如此一来,面皮里就有了色彩艳丽的凉粉丝儿,吃起来更加有趣,口味更加丰富浓郁。周至凉皮虽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却独具魅力,深受当地人喜爱。逛庙会时,更是争先恐后的抢着吃,抢不到位子的,就站在小吃摊的旁边,用手端了盘子吃,大人小孩个个吃的头上冒汗,嘴唇上粘满了有辣子,笑得像花儿一样,心里美滋滋的。麦凉皮的人高兴,吃凉皮的人更高兴,好一幅陕西民俗风情画啊!不亲临现场的人,如何能体会到这种绝妙的乐趣呢!小小的一碗凉皮儿,凝聚着周至人的聪明才智淳朴热情厚道。 制作面皮方法:原料:水适量、普通面粉500克、盐3克 需要准备的工具:一个大盆(和面、冷却面皮用),一口大锅(盛放好几次的洗面水用),敞口的炒锅一口(隔水煮面皮用),细网的筛子一个、汤勺一个、稍大点的平底不锈钢盘子两个、防热夹子一个、油刷一把。 在周至吃面皮,你可以随时的加盐调醋,就算你不出声,主人或是卖家也会问个不停,满脸热情的微笑,生怕不能使你吃的称心如意。而户县的秦镇面皮和汉中的米面皮,就不会这样了,往往是一次成型,端给你,完事,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吃的人也就不再问什么,吃完走人。至于口味的轻重盐多醋少之类的事情,则是提前配置好的,似乎再去问吃者也是多余的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呀。
我是秀友刘茜茜,我为我的家乡周至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