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下属区县简介---沛县(一)

家乡区县: 江苏省云龙区

沛县,又名沛泽县,徐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东靠微山湖,西邻丰县,南接铜山区,北接山东省鱼台,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沛县是首批全国文明县城,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14年,沛县综合实力居中国百强县第58位。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春秋末,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秦灭六国后,建沛县为泗水郡治所。西汉拆分秦泗水郡,建沛郡,辖沛县,时沛县为高祖汤沐邑。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隋、唐时隶属徐州。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府、济宁州。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隶属徐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后属于徐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
1938年徐州沦陷后属于短暂属于徐州维持会
1939年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后属于苏北行政专员公署,后隶属于改过名字的苏淮行政专员公署。
1944年伪淮海省成立属于伪淮海省。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属于江苏省政府。
1948年11月沛县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属山东省),不久复归江苏省管辖。
1983年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

地理环境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徐州西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徐州市铜山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地处北纬34度28分~34度59分,东经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

地形

沛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沛县境内无山,全部为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东北部降至31.5米左右。
水文

沛县境内的水系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
气候

沛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度,年日照率为54%,平均年无霜期约201天,一般年平均降水量816.4毫米,年均湿度72%,空气质量指数9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沛县境内水资源较丰富,东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杨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楼河、龙口河、徐沛河、苏北堤河、顺堤河等。地下水储量约22.19亿立方米。
农业资源

沛县牛蒡、山药、浅水藕等特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44种农副产品被省有关部门论证为无公害农副产品,23个农产品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
林业资源

沛县林地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0万立方米。

沛县境内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田面积为16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23.7亿吨,具有煤层多、煤层厚、储量大、煤质好、分布稳定而有规律等特点。年产优质原煤已达1000万吨以上,是中国沿海地区主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沛县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煤储量24亿吨,可均衡开采100年,境内有部、省、市属8对矿井,年产原煤1200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40%,发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时,境内有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以沛县为圆心、半径为50公里的圆内,分布着充足的盐卤、石灰石、白云岩、高岭土、石膏、钾长石、石英砂等矿藏。

薛俊天(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