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桐城市区,背倚秀丽的龙眠山麓,占地近 300 亩,校舍建筑面积达 3.5 万平方米,楼堂馆所依山构建,错落有致,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是省级“花园式单位”,亭园花圃,假山池沼及宋代诗人黄庭坚读书处(望湖亭)等人文景观点缀其间,整个校园浸润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去处。
清代中叶,方苞、刘大魁、姚鼐等桐城派巨匠以如椽大笔书写了“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的荣耀,二十世纪初,桐城派后学吴汝纶弃官兴教,创办桐城中学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桐城中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吴汝纶先生遗志,为培养小学堂师资,广开新学,从原招学生中选出20余人,建立“桐城中学堂师范班”,修业一年毕业。此举开安徽新式师范教育之先河,桐城师范教育也由此发端。1944年2月,省教育厅批准办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51年10月,皖北行署文教处批文,改校名为“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7年秋,学校定名为“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2000年秋,学校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开展三年制大专教育,2002年秋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展五年制大专教育,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2010年2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0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将“桐城师范学校”更名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中心、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小学、幼儿园教师。确立了“以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实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思路,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
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依据当前农村小学的实际,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注重知识教学、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的整合和贯通,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有专长,多能一专。从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开始,逐步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培育更高水平的精品课程与示范专业。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业务学习与培训进修,在教育厅和高校的指导下,建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了校领导、系部、学生信息员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开展教学工作满意度测评,每学期开展教师工作综合考评。定期开展公开课教学和优质课竞赛活动,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取得了优异的办学实绩,桐城师范学校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校训,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重视“敬业、精业、务实、创新”的教风建设和“求真、求实、博学、乐群”的学风建设,建校104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11185名,培训教师17492名,为皖西南及原属安庆的贵池、东至等地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毕业班学生在安庆市组织的师范学校毕业会考中一直名列前茅,学生的十项基本功曾经在全省中师教育工作会议上做汇报表演。桐城师范毕业生在扎根乡村、艰苦奋斗、热诚奉献、多能一专、锐意进取方面表现了良好的从业素质,成为当地教育的骨干力量。仅桐城实验小学,8名特级教师中有7人为桐城师范毕业生。在1994年全省中师办学水平评估中,学校获“一类师范”称号。学校还先后获得省“体卫工作双优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文明单位”“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称号。
词条标签: 教育 高校 安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