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音乐的魅力,其实在于古老与典雅,这是唐风宋韵,这是华夏正声。每回,我有机会赏听,或者亲自参与演奏,都无不深深为它的艺术魅力所感动。
盛夏之夜,凉风习习,或者皓月当空,或者满天的繁星,我在阳台或草地纳凉,总喜欢赏听潮汕细乐,比如《出水莲》、《深闺怨》、《小桃花》等等,那悠悠的音韵,袅袅的委婉,令人沉醉,心旷神怡。这就是艺术的动人之处。我喜欢潮汕音乐,这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瑰宝。对潮汕音乐,我是百赏不厌,越赏越有味道。
“三友”雅韵入情怀
潮汕细乐,其实是潮汕音乐的一个门类,它的妙蕴表现在一个“雅”字,即是儒雅,仿佛淡化了功利,求一种心境的和谐,清风朗月的襟怀,以乐怡情,以曲抒怀,淡泊明志。有三种乐器是潮汕细乐的主角,即是:三弦、琵琶、筝。其声音清雅而旷达,如果配以椰胡之幽潮提之婉,则其韵当更为空灵而高逸。
如此之雅风流韵,本来应该只在贵胄之家演奏,可是奇怪的,在潮汕,它却是很具艺术的生命力和广泛性,有人评说,它“雅可入学庭书舍,俗可见闲馆农家。”它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难得的,古风今传,在不少艺术日渐式微的此际,它却仍然是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说到潮汕细乐,必须提到“三友”。所谓“三友”是指乐器,即三弦、琵琶、筝,却也不止于此的,它也指历史上的三位卓有成就的潮乐艺术家:洪派臣、郑祝三、陈子栗,他们当年珠联璧合的演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潮乐演奏的艺术形式,影响深远。那时洪派臣的琵琶,郑祝三的古筝,陈子栗的三弦,并世无二,他们的合奏堪称绝配。在演奏时,是那么的默契、投合,几乎是心心相印的。独奏难但无如合奏更难,因为不但要发挥自己的水平,也要懂得扬人之长,有时,更要能甘当绿叶,衬托红花之美,要有自我牺牲的大度,其实这才是很多人所不能做到的。但洪派臣、郑祝三、陈子栗却做得相当圆满,可以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
融情度曲音相和
潮汕细乐有硬套和软套乐谱,因此产生一种五音性的音乐效果。演奏时,其实不能游离其外,必须融情入曲,也就是说,潮乐演奏家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投注其中,体会音乐的内涵和真谛,何处紧何处松,何时快何时慢,都全凭你在演奏时的直觉与默契,是很难预先说明的,这就是艺术之妙。
对于潮汕细乐,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天国有两句话说得好:“始则江河结流,继则同流合归”。潮汕细乐中的三种乐器,它们各有其妙,谁也不能代替谁,也不可能说谁是最重要的,但它们的妙处却绝不是各行其是,而是在于美妙的,恰到好处的合作。对此,经常参与潮汕细乐演奏的市政协岭海丝竹社副社长、琵琶演奏名家赵来洲就深有体会,他说,三种乐器虽然不同,但合奏时却能够音韵和谐,当演奏者合作成功时,它们就水乳相融,别有其妙了。
演奏潮乐时,最重要的是融情入曲,合奏潮汕细乐,尤其如此。比如我最喜赏听的《深闺怨》,这是一首描写封建社会妇女被剥夺自由的愁苦心情的乐曲,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怨”字。缓慢的节奏,让人格外沉重。可是如果都是如此时,我们会受不了的,于是,随着情绪的波动,它后来就由缓慢而激越。这其实是很难表现的,三弦、琵琶、筝的巧妙配合,层次分明,在如怨如慕间,既哀怨又悲愤,“活五调”在高明的演奏家手中是那么出神入化的,这是无奈更是刻骨的痛苦,那么细腻的心境,却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当然,要想演奏得好时,你得投入感情,有感同身受的痛苦与同情之心。
声声缠绵托弦筝
潮乐演奏名家,就是依靠手中的乐器来寄托感情,并且打动别人的。市政协岭海丝竹社副社长、潮乐演奏名家蔡树帆就说过,谱是死的,但演奏却是活的。要如何理解这句经验之谈?我想,必须如此理解:其一演奏时,乐师必须先对乐曲的内涵及感情进行了解,悉心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是悲哀还是快乐,尽快调整适当的情绪,这或者就是所谓的进入角色了;其二是演奏时要灵活,强弱快慢不但要准确,有时在具体的处理上,也必须有所创造和发展,不能拘泥于已有的成规,要按照个人的理解来演绎,给人一种崭新的意境。其三是要有揖让从容之心,尤其是合奏时,不要争着表现,要知道,红花与绿叶的映衬,方能更完美地呈现美的和谐。
潮汕细乐,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典雅的优美,潮乐家的演奏声声缠绵,感人肺腑,而更多的时候,却是其音已止,其韵隽永。我很喜欢有人为《出水莲》写的一首诗,委婉而动人。其中有几句,我觉得拿来形容演奏名家演奏的潮州细乐是很贴切的。诗说:前尘忆起心暗想,平生心事烟水间/光阴苒苒,此情悠悠,托付弦语筝言/泛梗飘萍满径,知音堪语沧桑/且看新荷悠悠放,自在丝索觅宫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VIPQQ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4125552.html
我的 wiki 主页:http://www.wm23.com/wiki/uc/82862.htm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QQ843930863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28168000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