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县内最普及的剧种之一。1923年,武家洼剧团就开始上演京剧。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县有十几个村配置了古装戏衣。1970年,演唱京剧样板戏时,全县有京剧团100多个。本县京剧传统剧目有《玉堂春》、《红娘》、《甘露寺》、《王宝川》、《凤还巢》、《临江驿》、《失空斩》、《打渔杀家》、《诸葛亮招亲》、《定军山》、《二进宫》、《反西梁》、《黄鹤楼》、《三岔口》、《快活林》、《华容道》、《二堂放子》等;现代京剧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弦子戏:清末传入本县。最初是由张家诸坞村地主——四箱主请沂南县岸堤村张祥贵传授的。此后,张祥贵又到武家洼、九山官庄、姜家坪等村传授,逐步传播开来。弦子戏的唱腔和音乐伴奏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较大的一些曲牌唱腔里,有固定重复的大过门,贯穿于所有慢板、原板类唱腔之中,从而把不同的曲牌有机结合起来。常用的曲牌有《山坡羊》、《锁南枝》、《桂主香》、《黄莺》、《娃娃》、《驻云飞》、《步步娇》等。其伴奏乐器:文场有笛、管、笙、唢呐、弦子及二胡、京胡、瑟琶、月琴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大钹、小钹等。弦子戏常演剧目有《风雨媒》、《双龙关》、《珍珠衫》、《安南国》、《小送山》、《雀山搬兵》、《凤阳河》、《报盔头》、《婚书》、《阴功报》等。?
拉魂腔:又称拉呼腔,遍及全县,尤以姚店子、院东头、黄山铺三乡镇更流行。拉魂腔文场戏多,武打偏少,其唱法特点是在结尾时常以假声作7度或8度上行大跳,伴奏以柳琴为主,间以笙、京胡、二胡等乐器相配,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常演剧目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劝嫁》、《三贤》、《二贤》、《拦马》、《喝面叶》、《下西歧》、《五台山》、《梁祝》等。?
茂腔:主要流行于县境内东北的富官庄和朱双一带,其他乡镇也有少量演唱者。青龙沟村业余剧团演唱水平最高,在全县第一、二两届农民文艺会演中,分别演出新编茂腔戏《提款》和《山村新貌》,均获演出奖。?
吕剧:为全县人民最喜爱的剧种之一。1956年,始有农村剧团排演吕剧。主要剧目有《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王定宝借当》、《井台会》等。1970年,全县举办了几期文艺骨干培训班,传授了《都愿意》、《半边天》、《半篮花生》、《三回船》、《追报者》、《三定桩》、《考女婿》、《全家喜》、《渡口》等9个小吕剧,此后,吕剧在全县普及。?
山东琴书:县内流行南路琴书。主要传统曲目有《大明英烈》、《呼延庆征南》、《小八义》、《包公案》、《隋唐传》、《金镯玉杯记》、《红绫记》、《空棺记》、《双合印》、《回龙传》、《薛礼征南》、《秦英征西》、《陈三两爬堂》、《杨文广征南》等。近年来,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为计划生育、法制教育等编演了一些新曲目进行演唱,受到群众欢迎。?
山东落子:又称光光书,艺人称为荷叶吊板,唱荷叶的。自清嘉庆年间流传至今。最有名望的是高桥镇木山村女艺人王京兰,已有50多年的演唱历史,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演唱技艺,再加上她嗓音宏亮,吐词清楚,很受群众欢迎。1982年,参加临沂地区曲艺汇演,她演唱《杨金花夺印》,获锦旗一面。?
评书:县内50年代开始有人演唱,主要曲目有《三侠剑》、《小五义》、《响马传》等。
山东渔鼓:县内流传很广,主要曲目有《绿牡丹》、《水浒》、《金鞭记》等。有证艺人18人,除在本县演唱外,还到周围县市演唱。?
此外,县内50~60年代还流传东路大鼓和皮影戏,70年代以后,已无人演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