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象久,名恒泰,亦字象九,嘉庆十一年四月生于沂水县刘家店诒谷堂,自幼天性笃诚,举止言谈有成人之风。师从袁鍊、许赓堂、刘春台、日照举人马星垣、潍县进士郭建屏、琅玡书院山长孙镜生等人。才思敏捷,为文洋洋洒洒,月课每擢以冠军,郡守熊东岩先生非常赏识,对他的文章亲加批点。科、岁试获一等一名,学使季仙九先生(名芝昌,江苏人,壬辰探花,官翰林院侍读,后官浙闽总督。见右面季芝昌给象久的信札)预取丁酉科拔贡 。
道光十八年赴京朝考,钦取一等第三名;复试钦取二等第二名。奉旨以知县用,签掣江西, 委入谳局审案,乡试派官誊录所,九月委署南安府(江西)大庾县事,郡守吴子苾(名式芬,山东海丰人,乙未翰林),蔡家与查家争山要案立破,首犯蔡大罴等十余人押解到省,合邑安定。道光二十年秋,英夷滋事,紧急公文络绎不绝。次年委署广信府玉山县事,玉山是通往浙江常山的交通要道,英军在浙江骚扰,防堵军火都从玉山运至,象久竭力主持。道光二十二年委署赣州府赣县事,到任七阅月,断结207案,破外县近百案,获邻县要犯曾闰古,上游咸称为神君也。道光二十四年,委署南康府都昌县知县,都昌地邻鄱阳湖,文风甲而地瘠民悍,治理不易,府君除莠安良,时湖水泛滥,请赈并捐廉俸全活无算。40岁仍署都昌县知县,合邑绅民送“学道爱人”匾额,道光二十六年5月卸都昌县事,补袁州府万载县令,6月初2日到任,争讼速断结。万载设书院六个,刘象久亲自上课并为诸生批改文章。道光二十九年,江西办理清查案,刘象久在任不但无亏反而盈余白银八千余两,经大府保奏,奉旨著以知州,归部尽先选用。刘象九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后来刘象九重返万载交接时,邑人老幼夹道欢迎,并为立生祠纪念。
咸丰元年正月,卸万载县事,委署南昌府盐粮水利通判兼督粮同知(府同知)。冬赴九江(见下面九江知府陈景曾给象久的信札)一带摧回空粮艘,策庸随行,在舟次按课作文,功无稍间。 策先科试一等补廪举孝廉方正,策先、策勋及二叔三叔应乡试。咸丰二年卸南昌府同知事,三月调署临江府新淦县,时匪逆由广西窜至湖南,新淦是广西至湖南交通要道,象久调各路兵勇奋力防堵,地方平安。因心力俱瘁,加之母亲年事已高,后辞职回省住南丰试馆,杜门谢客,亲教策庸读书。咸丰三年,粤匪由湖北上窜,九江失守,刘象九几经周折回籍。
此后延师潜心课子侄弟弟成名,长子策先由廪贡考取孝廉方正,授职主事,嗣因战功以知府奏留直隶候补。弟刘晋泰、次子策勋因办理团练有功,均以训导用,后随策先大营出力,皆保举以知县用,并赏加同知衔。策庸中举后大挑二等,任郓城、淄川县教谕;孙刘恩驻中光绪丙子科举人,保举知县;孙恩陶中光绪乙亥恩科举人。咸丰四年,亲王僧格林沁在曹南阵亡,皇上震悼,命直隶山东等处调兵防河,经直督刘铭传奏派刘策先统领东路水陆马步官军,驻扎阿城相机进剿。策先以“策”字大营,克复名城,屡立战功,威震遐迩,上赏其营为“勇”字号,并赏加布政使衔,特恩拔升道台进而升湖北藩臬两司,上谕补授湖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湖北省巡抚。并赏三代及本身正一品封典,封父亲及祖父刘恪亭为光禄大夫(正一品)。这其中刘象九的励精图治和苦心经营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刘策先侧室所生之另一子刘佛缘。光绪十一年生于沂水县城南刘家店子村,二十岁到济南求学,受进步人士影响,毅然冲破了家庭的阻拦,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在这里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经常借回家探亲之机,到沂水瑞麟等学校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从日本回到济南,担任法政专课学堂教师、山东省议会议员,后执行律师业务,在法庭上千方百计地为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辩理。孙中山逝世后赴武汉,与邓寅达继续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在沂蒙山组织近二百人的抗日游击队,跟日寇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的地主劣绅都骂他“刘疯子”。他不屑一顾,与我省其他各县的抗日爱国人士,如李澄之、梁竹航、耿光波等取得联系,共同组成抗敌自卫军,并担任副营长,后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因年迈体弱,后转入后方工作,担任省议会议员,沂南县参议员,从事统战和地方工作。解放后任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沂南县人民代表,对政府政协工作及沂南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五九年十月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刘象九平生为官干练廉洁,终身与二三叔同居,训子孙成名,孝友兼尽;议修族谱,设义塾;君信友啬己丰人,志最高心最下。善著文,去世后,其子策先等为其编辑《诒谷堂制艺》二卷传世,书内附有他的试卷;制作《年谱》一卷,由湖北学政洪钧填讳;书后附有《刘象九传》一篇,由江苏巡抚吴元炳拜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