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把生命写进土地,就是江河海湖。她充满了创造,也充满了灵性和传奇。 六千多年的文明变迁,星转斗移,使淮阳这座历史古城拥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当年,宋代知州张咏深爱龙湖景色,就在湖中的桃花岛上,花34年时间,建造了构筑别致的望雨台。细雨时日,登台远望,水天一色,雾湖蒙蒙,韵味非常,望雨烟台因此成为古陈州“八景”之一。张咏通诗文,博才学,颇有名声,宋真宗时,由寇准引荐,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因遭丁谓弹劾出任陈州知州七年。某日,张咏看到了丁谓逐寇准的奏报,恸哭失声,大骂丁谓,不久便郁郁而死,葬于宛丘县。
如今岛上已是碑碣林立。园中堆石为山,凿水为池,多植奇葩芳草,苍松翠柏,曲径迤逦,画廊窈窕,怪石于垂柳之下,藤萝缘长松百尺。大诗人晏殊知陈州时,常在此洗心养性,写诗填词,挥笔写下了《庭莎记》。历代骚人墨客也常来此游览,清人汪思迥的《望台烟雨》赞之:“园僻常宜雨,台高故受烟,溪云笼树密,山翠帐湖妍,不尽陈州胜,因思张咏贤,追攀寻去住,暮蔼隔前川。”
泛舟湖中,有一“舟”行高台,这是著名的七台八景之一———苏亭莲舫,也就是苏辙读书的地方。据《淮阳县志》记载,苏辙生于1039年,死于1112年,嵋山县人,与其兄苏轼同为进士,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被誉为“三苏”,共同被后人列入“唐宗八大家”。
北宋年间,苏辙来陈州做教谕。他在《初到陈州》里说:“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斯文吾已试,深恐误诸生”。苏辙游览古陈风光时,渐渐爱上了柳湖风景,便在这块高台上读书作诗,并邀苏轼、张安道、李简夫等人在此吟诗作画。
后人敬仰二苏文才和功绩,便在读书台建亭纪念。明成化六年,知州戴昕重修八角琉璃亭,亭基船形,象征“官海扁舟”。清人丁世禄《苏颍滨读书亭》赞曰:“今古沧桑几变更,数椽依旧属先生。湖经涤砚鱼多黑,亭不藏书月自明。鹤唳但传清露晓,松涛犹带暮烟横。登临咫尺风流远,仰止时深向往情”。
画卦台,亦是城湖中的一景,也就是伏羲曾经画八卦的地方。相传,六千多年前,伏羲在蔡河中钓出一只白龟,就凿池蓄养,经常临池观看,作为他仰观俯察的依据,从而根据龟背的纹路画出了千古流传的八卦。《易经》记载伏羲“仰则观象于天……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清”。
巧合的是,1984年8月,淮阳县东关少年王大娃在画卦台前的湖中钓鱼时,竟也钓上了一只白龟!活生生的现实与古老的传说吻合在一起,使伏羲始画八卦的故事得到了佐证,当时曾在世界易学界引起轰动。后来这只罕见的稀世之宝,于1997年7月份,再由王大娃亲手放归环城湖。
在淮阳,你随便在大街上找个当地人,恐怕都能够给你讲几段过去的传奇,特别是孔子与弦歌台的故事。
弦歌台是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弦歌不止的圣地,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