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公司化经营营销之路

家乡区县: 济宁市梁山县

 笔者服务山东某白酒企业的时候,有幸认识了该企业最大的经销商(低端系列产品),并震惊于其白手起家的光辉事迹。从一个收酒瓶的小贩到今天拥有年销售额3000万的经销商再打自己建设厂房,成立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笔者感叹其发家的同时,也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该经销商是如何成功实现转型的。
其次,服务河北一个企业的时候,遇到一个经销商朋友,他说,现在深陷于现在家族式管理的困惑之中,意识到再不实现公司化运作,自己就会被淘汰了,但公司化运作不是说说的事情,自己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样的词汇在我们和经销商朋友的交往中,常常会听见,可见,从经销商内在发展到上游的外在要求,都使得公司化运作成为经销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经销商的发家史及转型困境

谈起经销商所发家史,基本上是家庭的发家史。

为什么家庭创业呢,因为家族创业有以下好处:家族成员可以不计代价地工作,甚至可以不要工资,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外出人员就做不到。家族成员之间基于信任,可以不需要监督和制约,节省监督管理成本。三是创业初期资金馈乏时,以人力资源代替资金,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这样的经销商往往在规模小的时候运作的如鱼得水,日子会过得很滋润,但一旦经销商做到一定规模后,家族味道就可能成为“成长的障碍”。

所以,经销商转型的困难就是如何打破“家族企业式”的桎梏!

所谓的“家族企业式”的桎梏,体现在以下两点:

1、家族企业股权问题

2、家族企业管理问题

股权这种问题只有从钱财等利益方面去划分,而内部管理问题则可以调整得到解决。

二、家族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族管理

家族管理,则家族成员之间通常具有“排他性”,对外来人员不信任。外出人员经常感叹永远不可能打进家族圈子,“掏心窝也得不到信任”。家族成员经常体制外运作,如对外聘人员不满意可能“越级上告”,上告可能是吹枕边风,可能是家庭聚餐时,也可能是享受天伦之乐时。

如果亲属是有能力的尚可以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若没有能力,还整天排他,影响公司发展,可靠又有何用?相反,还影响那些有能力又可靠的人!

所以经销商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走公司化发展路径,需要建立管理制度,需要监督和制约。 要经销商从家族企业完全脱胎换骨成为现代企业也许很难。脱胎换骨的过程不仅痛苦,而且可能导致内部震荡。因此,建立有现代味的家族企业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过渡。即可以吸引家族成员参与管理,但必须对家族成员的参与出“体制性限制”:一是对家族成员同样按优胜劣汰的方式考评任用,二是要求家族成员在体制内发挥作用,禁止体制外运作,特别要注意“私人场合莫谈公事”的家族纪律。

三、如何实现经销商企业公司化运营。

在行业内,有一个有趣的说法,经销商的脱胎换骨通常从辞退老婆和小姨子开始。这是很多大经销商的切身体会。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但确实有不少经销商是这样做的。只要老婆和小姨子在企业,管理体系就很容易被破坏。

案例分享:河北某酒企经销商

河北某销售过亿元白酒企业有一个经销商老王,其公司发展一直难以突破,总是想扩张而不得,公司的年营业额一直是800万左右徘徊。实际上,老王也明白原因所在:公司是家族式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公司内耗严重,缺少活力。虽然从开始进入酒水圈时,老婆带领10几个亲戚加盟,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了现在的规模。但现在,老婆掌管财务,虽然没有参与公司的业务,但什么事情也都愿意管一管,那些亲戚也仗着和老王的关系,把一些制度不放到眼里。这直接的后果是,员工有意见不愿意提,因为即使提了,也不一定实现。最重要的还是老王浪费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在2009年,老王打算自己做定制产品,未儿子的未来打下一片新天地。经过一番“斗争”之后,老王才开发出产品,产品打烊生产之后,关于推广这块,老王没少和老婆吵架,老王的老婆一直不是很热心,因为她认为,财富的积累不容易,做定制产品风险大,现在赚钱也不少,儿子守着老本也还可以,还不如就这么过下去。思想观念的冲突,让老王总是大发雷霆,骂老婆是妇人之见!

那如何实现经销商企业的公司化运作?

第一:笔者认为,必须根据各经销商自身情况来定位之后,再确定自身所处的阶段以及下一步要走的路。一个经销商要转变为公司,必须明确自身的位置,是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专业人士?在创业初期,经销商带着几个人做生意,一般可以兼任这几种角色,承担采购、仓库保管、司机、会计、业务等多重角色,但规模大了,如果还这样定位,显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公司化运作,经销商首先要对自己重新定位。

给自己定位依据的是公司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如果是规模较小,处在发展阶段,那么经销商的定位应该是投资者和经营者,主要关注经营,关注利润,包括产品的选择、市场的运作,而不应该深陷管理事务中。

案例分享:

一位经销商朋友说到过自己这样一个失误:他一直认为管理抓好了,生意自然就上去了。因此他几乎对员工的每一件事情都管,比如看见一个员工在偷懒,他也要上去说两句。后来有个事情让他触动很大,去年腊月二十九是公司放假前的最后一天,他看到大家都急着回家,也没有心思放到工作上了。与其都干坐着,还不如组织个活动,于是他让大家打扑克。过了几分钟,业务员小李跑过来说:“老板,我不会打,看着还不如先回去”,这个经销商想了想也是,于是就让小李先走了。看到小李溜了,很多人都找理由,找这个经销商请假,最后扑克也没打成。后来这个经销商反省,自己太关注细节的管理了,忽视了自己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考虑如何增加公司的利润。于是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做法,看到员工偷懒,就把业务主管叫到办公室说“王经理,员工的管理你要抓一下”。年底组织活动,就和办公室的主任说“张主任,年底要组织大家活动,记住活动大家都能参与,具体内容你看着办”。抽出了时间,这个经销商更多是拜访厂家,研究渠道建设。现在管理是经销商的瓶颈,但并不是说管理是经销商的核心工作,如果没有利润,那么怎么管,也是无效的。实现公司化运作,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定位,不能为了公司化而公司化。

第二:经销商企业整改和人才引入

若经销商企业是家族式管理,一定要重新整顿。主要朝着两个方向迈进即可:一个是引入人才机制,导入新鲜血液;打破家族界限,不拘一格吸引广大优秀人才前来应聘。若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有限,对于这类家族企业,应该有一个宣传、“包装”自己的过程。其次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家族企业应该放下血缘、亲缘关系,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从德、能、勤、绩各方面考核员工,约束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顶顶顶顶(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