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美,又称“烧麦”,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朝时,当地的烧麦就已名扬京城了。当时,北京前门一带,烧麦馆的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美”字样。外地客人来到呼和浩特,都要品尝一下烧麦,才算不虚此行。烧麦制作工艺独特,选料精良,皮子精而薄、羊肉馅肥瘦适中,葱姜等佐料齐全。烧麦出笼,鲜香四溢。观其形,只见皮薄蝉翼,晶莹透明,用筷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吃起来香而不腻。可谓食中美餐,形美而味浓。呼和浩特的稍美,过去专作早点之用,多由茶馆经营,如今,已成了许多饭馆的必备食品和家庭中的常用美餐了。
到内蒙古,除了各种馆子包括蒙餐以外,其实这般严酷的冬天,烧卖很值得考究一番。内蒙古的烧卖,肯定是同类食物中全世界最好吃的,也最应景,也最实诚。烧卖到了内蒙古,大概是口音的关系,变幻出了很多相近的称号,例如稍美,稍卖等等,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薄薄的面皮,裹上一团荤馅。
冬天的烧卖馆子,真是一道非常入画的景致,习惯绝早开门,天都是墨黑的,灯火明灭处,看白烟吞吐着食客进出,笔者这一类的上海小四眼,跑进屋子,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玻璃片子上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等身体慢慢暖和过来,用毛衣擦清爽镜片,场景还是几百年不变的样子,黑沉沉的砖茶壶炖在火炉上,壶嘴微微有些歪斜,白馒头在下面围着一圈,烤出稻草金的色泽,皮迸脆开花,头上还点有一线焦褐。
这时候就可以招呼跑堂,要一两烧卖。为什么这么小气,只要一两?盖内蒙古的烧卖,是以面粉来论分量的,所谓一两,那就是一两面皮,做出来的烧卖有6个,每个都是拳头大小,里面的馅更是和江南迥异,就是上好的羊肉,和葱剁碎,没有糯米什么事儿。所以这一两,笔者也都要努力才能吃罄,而且一整天就不会饿了,记得首次来内蒙古不懂经,点了二两烧卖一碗羊杂汤,勉力吃到一半,已经是满头满脸的汗,那就只好打包带走了,羊肉不能注水,吃到胃里,和水涨发开,实在很符合吃饱了撑着这句俗话。羊肉馅,如果都是瘦肉,干浮浮的也未必好吃,得捶打些肥肉在里面,才丰腴润滑,但难免会有些油腻,此时就需要砖茶来解。砖茶沏出来,色红黄发暗,飞滚发烫,在这般把人冻僵的北地清晨,让等下要迎风疾走的上班族,补充足够的暖意和斗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