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姓氏———连姓

家乡区县: 山西省长治县

【连姓】

连姓起源于春秋时期,以齐国大夫连称之名为姓。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的诸侯国齐襄公命连称将军去戌守葵丘(今山东省淄博市西部)。当时言明:戌期一年。今年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回。一年期满后,连称请求返回故地,襄公不许。连称诱使公孙无知这个人作乱,杀死了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齐襄公之弟齐桓公回国取得政权,使齐国成为霸主。其后,齐国的连氏有的移居上党郡。

上党人连楹是明朝开国功臣,任御史。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子朱棣残杀兄弟,连楹在南京城门外劝阻被杀。连楹之子纷纷逃避。有一子逃回上党故乡,有三子避居福建。现福建省仙游、莆田等县的连姓居民,可能就是他们的后裔。散居在广东大埔的连姓人是客家人,他们的祠堂堂号是“上党堂”。

广东省大埔县连姓祖先来自福建。他们的祠堂门联,表明他们的根在山西省上党地区。连氏祖上在山西上党,开基始祖连佛保于15世纪初来到马崎,以农耕捕鱼为生,繁衍至今已有23世。清康熙年间,17岁的连氏后裔连兴位从马崎赴台湾,定居台南马兵营。连战就是连兴位的第九世孙。

连姓是中国一个小姓,但却是一个古老姓氏,自春秋初辅佐齐桓公与管仲的齐国大夫连称“上党开宗”后,已3000多年。现大陆连姓大约有35万至40万人。连战六世祖清初迁台南马兵营后,即在附近小脚腿村修建了小型连氏宗祠定时祭拜,以示不忘大陆,不忘先祖。近50年来两岸隔绝,但台南小脚腿连氏宗祠仍然多次派人回闽南拜祖。

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客家先民本来居住在并州上党,司州弘农,扬州淮南,豫州新蔡,安州之间的中原地区。即汝水以东,颖水以西,以至黄河上党一带。由于连年战乱,特别是北方匈奴等少数部族入侵中原,虐待汉人,使他们被迫离开故土南迁。从东晋开始到清乾嘉以后,先后进行五次大搬迁”。罗香林先生还认为:赣南17县中,有10个县是属客县,7个县非属纯客县。现根据本地区的人口、族谱、方志及语言等方面的资料来看,赣南客家人的分布地带和人口数据,赣南现辖17县,总人口为740%多万人,其中客家人为68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19%以上,除赣州市的部分人口及少数县的个别居民点外,基本上都是客家人。罗香林提出的“客家南来说”,较多地为研究者所接受。在其著作《客家源流考》中,他认为,“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实北起并州上党,西属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换言之,即汉水以东,颍水以西,淮水以北,北达黄河以至上党,皆为客家先民的居地”。这些客家先民自一千多年前的晋朝末年以来,为躲避战乱等原因,历经数次大规模迁徙。先在闽赣交界地区聚居,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数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衍。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土著(也有少部分已经混化),而一直保留客家先民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着中原古汉语音的客家话。

下雨天的神经病(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