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民俗文化协会注册成立于2006年10月5日,是一 个以挖掘、保护、研究、传承沁县民俗文化为主体的民间社团组织。协会以章程为提纲挈领,五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起点,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有粗到精,有点到面,较好地完成了协会各项工作。那么,民俗协会究竟作了那些值得骄人的工作和成绩呢? 透过数字看实质,管中窥豹知全局。让我们以一组数据来反映说明: 协会注册会员由成立时的18名发展到今天XX名,下设6个分会;协会成立5年多来,先后筹集投入资金12万余元,收集各种民俗生活用品、农耕生产工具等2100多件,组织县境内能工巧匠 200余人制作木雕、石刻、根雕、刺绣、服饰、布艺、剪纸、编织等十大类民间小手工艺品3000多件,举办了民间手工艺制作展览8届;创办了沁县民俗馆,其中有婚庆礼仪、农耕文化、民俗工艺、民俗文化系列展演以及御书楼五个展室;累计接待群众13万余人次,其中接待省、市县各级参观学习、旅游团队近150余次;代表县政府外出到北京、太原、长治参展10余次,先后五次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博览会、展销会、大峡谷攀岩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配合县计生委共同举办了“好娃娃”工程全市人口文化现场观摩会;利用阳光工程平台培训了各类民间工艺人才200余人次;培育、表彰了民间工艺制作传承人、民俗古籍收藏爱好者以及老物件无私奉献者累计300余人次;组织协会会员近15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取经20余次;国家级、省、市县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几乎年年有,月月有,编辑出版了《沁县民俗文化》等各类书籍、刊物、宣传资料更是难以统计。五年来,为广大民间手工艺人和民俗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农耕馆和民间工艺展开创了长治市各县(区)由协会办展馆的先河。2007年先后被山西省、长治市精神文明办命名为“山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教育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