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多元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杂乱无章的时代,远看上去似乎万物蓬勃未来无限好,走近了却往往让人觉得一切轻滑脆薄似是而非,它的构造似乎是中空的,让人穿过外壳后就走到了尽头,两脚悬在半空,令人无所适从。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这种感受可能就更为深刻,因为大学新生处在一个脱离了旧的怀抱(家庭、保姆式的中学老师),完成了旧的目标(高考,上大学),而开始寻找新的怀抱,树立新的目标的过渡阶段。在大学里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从大一大二到大三大四,一方面大家几乎都在谈论考研、考公务员、考级、考证,另一方面又是很多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跟风谈恋爱,打牌、网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看似目标明确,实则对未来的焦虑已经统治了整个当下生活。这种公认的未来与通往未来的道路,远远不能满足一颗天性敏感、理想犹存的心。夹在无数的社会问题和校园乱象中间,很多90后大学生觉得灰暗、压抑,有劲没处使,说话没人听,一种无聊感、末日感如影随形,心中有无数个问题要问: 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往别人设计好的模具里填充材料?考研落榜了怎么办?读了研后又怎么样?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毕业生待遇也常低得可怜。而那些热血澎湃的理想呢?我们这代人肩负的使命呢?也全都弃之不顾吗?学习的最终目的难道只是一个工作吗?我们的付出与得到为什么总不成正比?我们的恋爱为什么少有结果?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动力不足而做事半途而废?网上到处都在说90后的坏话,说我们女的非主流男的沉迷网游,可为什么没人解答我们的迷惑?90后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忧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摆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而悲剧是很多人摆着摆着就弄假成真?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理想?下定义的方法总难免失之于简单粗暴,我们不妨谈谈理想的几个特性。首先,理想不同于目标,目标是计划中某个终点,考核标准,预期值,从时间上,是近期就可以实现的,而理想,则不能量化评估,也不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实现,远大、超现实,这是理想的特点。其次,理想不同于欲望,欲望无非这几方面,肉体的快感,如食、色;掠夺与占有欲,拼命挣钱,购置房产、跑车游艇,手表奢侈品等等;操纵与破坏欲,这突出表现在对权力的热衷;等等,除了肉体的需求无可厚非以外,其余基本上都是一种畸形心理,而理想,不仅是超越肉体需求,健康健全的,此外,它更包含了非物质的一面,即精神性的活动,它是对一个丰富、健康、健全世界的追求与创建,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性精神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相互感恩的慰藉,超肉体、健康、非物质,这又是理想的特点。第三,理想不同于愿望与梦幻,愿望是自发的,而理想是自觉的,愿望多停留在个人、亲人、或一时一地的憧憬,而理想则是普渡众生的,关照万物的,而梦幻,带了太多的虚拟色彩,一般指不可能实现的事物,而理想纵然远大,还是有相当的实现可能,在这里,自觉、普渡众生、关照万物、可能实现,又是理想的特点。综合一下这三方面,理想的主要特点就是:远大、超现实、超肉体、健康、非物质、自觉、普渡众生、关照万物、可能实现。 第二个问题,理想会带给我们什么?从前面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远的来讲,理想,会带给我们一个理想的世界;近的来讲,理想会带给我们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一个非个人化的阔大精神世界,及为理想付出过程中所收获的欣慰与成就感;此外,就是一个有理想个人,面对一个不允许理想生存的社会时,所带来的数不尽的冲突,及这种冲突带来的痛苦,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还有个人行动自由上的,等等。这些,我相信也正是诸位所能感受到的,理想的确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类似“我把青春献给了理想,但理想并没有温暖我”之类的牢骚是值得推敲的,这时的问题,是理想没有温暖到你,还是你没有确立真正的理想?如果急功近利计较报酬,那么你对理想的真谛认识又有多深?有一个状态比较类似,那就是冬天的被窝,被窝是温暖的,但你过于贪恋的话,就要付出迷迷糊糊、虚度光阴的代价。相反,如果你走出被窝,在冬天的早晨去外边走走,就会马上感觉那种清寒所带来的别样境界,众人皆醉我独醒,呼吸分外舒畅,神志分外清醒,全身的细胞都在蠢蠢欲动,要求着释放能量,投入到新的运动中去,情不自禁的你就会活动四肢,跑跑跳跳,当你的汗水往外沁时,你就会发现,这种燃烧自己能量所带来的温暖才是真正的温暖,而那种靠外部传递所取得的温暖,不过是一种童稚状态的温暖。生命,就是有意义消耗,这是它的作为生物的本质和尊严,同样也是人格的本质和尊严。理想,也是这样,理想本身一无所有,是理想主义者定义了它,充实了它。是你为理想燃烧,而不是相反,等你照亮了理想,温暖了理想,同时,理想就照亮了你,温暖了你。它的光,其实是你自己的光,它的热,其实是你自己的热。它的价值与光荣,全在于有意义的付出、消耗与牺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