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鉴江河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高州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历代州、郡、路、府、道、专区的治所,曾是粤西的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现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川流不息的鉴江水养育了170万勤劳勇敢的高州人民,也孕育出了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鉴江文化。高州作为文化古郡,人才辈出,文化遗产丰厚。当来到府城高州的的鉴江边上,凭吊始建于明代的广东第一高古塔——宝光塔。站在高高的宝光塔顶,江风徐徐,登高远眺,高州城区美景尽收眼底,更令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高州境内有一条古老的江。她从粤西北部的群山带着诗情画意,一路欢歌,流向西南入海。她不像黄河长江那样一泻千里,也不像怒江那样汹涌咆哮。在拥有浩瀚南海和珠江的水系家族里,她充其量只是个“小家碧玉”,但是,她像一条蜿蜒的玉带,流淌于粤西大地的城乡僻野之间,泛着岚光,清澈可鉴,又灵气十足。一千五百多年来,她与“岭南圣母”———冼夫人的英灵融合在一起,滋养出高凉的绿荫、炊烟、清风、明月。她就是高州粤西等人民的母亲河———鉴江。

    冼夫人故里的这条江,她的名字在粤西乃至南粤大地广为流传,是因为她自古以来用母亲沧桑的手臂温暖了粤西民众的家园。她流域近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处处荔红蕉趣,生机盎然。 鉴江哺育了冼夫人。冼夫人的诞生造福了鉴江,又为鉴江注入了恒久的人文情怀,为百越文化厚积了深沉的底蕴,使粤西彰显了得水独厚的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粤西大地成了科举考试中盛产进士的一块沃土。仅化州一地就出了十六位进士。 川流不息的鉴江水滋养了粤西甚盛的学风,使粤西大地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后,培育出世界第一株“千米穗”的稻作学之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还有被誉为最有恒心的教育家、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林砺儒,都是鉴江水哺育出来的杰出人才。粤西人好学上进之风像永恒的鉴江水源远流长,使得当今的粤西基础教育闻名于全国。鉴江,既让人感受到她内敛博大的文化底蕴,又让人感受到她美丽的生态自然风光。

    自明代以来,“鉴江秋月”便是古时高凉八大景之一。每逢金秋时节,鉴江给粤西民众盛满了甘甜,而粤西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又为鉴江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内涵。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鉴江两岸的粤西民众都有赛龙舟的习俗。每年农历的元月十五,粤西各地的元宵灯会更是盛况空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五彩缤纷的花灯上写满了谜语,供人们喜庆赏灯,又陶冶了人们的人文情操。粤西的民俗文化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是高州的木偶戏。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戏,是粤西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奇葩。目前,高州市就拥有一百五十多个木偶戏班。 啊!鉴江,千百年来,人们在与你神交意会之中,洞穿了你那深邃的哲理,学会了尊重你的存在,学会了守护安宁与和谐。如今,粤西民众富了,他们有了钱就想投资办教育,有了钱都想让子女上大学。他们想得更远的是延续承袭中华传统文化,他们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理想生存境界。鉴江的情韵,让粤西人充实。粤西人因此守住了鉴江,守住了家园。 茂名、化州、高州、信宜、吴川这几个重要城市的选址和建设都是依靠着鉴江或其支流,鉴江成为各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前天,记者来到“鉴江探源”采访活动的第三站——高州。鉴江在高州段流经潭头到南盛一带,全长80多公里。可以说,鉴江及其支流,对高州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影响深远。 鉴江干流流经高州长约80多公里,自潭头镇始至南盛的拦河坝。在高州人的习惯中,流经高州市区的鉴江被分别称为西江和北江,西江是指主城区以西,即宝光塔前面这一段。北江在城北,指的是高州人民医院前面的那一段江面。鉴江在高州段有两条重要支流汇入其中,那就是曹江和大井河。曹江发源于高州马贵兰蓬岭,集雨面积874km2,河长100km,总落差870米,干流坡降2.76‰。在曹江镇溪朗注入鉴江。其主要支流有云炉河、新垌河。上游已建有石骨水库,控制集雨面积525km2,占流域面积的58.3%,有效库容3.94亿立方米。 大井河发源于高州东北山区坳林坪西,流经古丁、深镇、大潮、东岸等地,在大井圩汇入鉴江。集雨面积586km2,河长68km,总落差1150米,干流坡降4.34‰。主要支流有黄塘水。1959年在下游建有良德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97km2,占大井河的84%,有效库容5.93亿立方米。

能力秀:http://wm23.cn/liangming223

小明米办(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