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古代焦裕禄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历史名人陈瑸曾在福建古田当过县令,造福一方,荫被后人。听陈瑸八世孙陈华德先生讲,上世纪七十年代,古田县民众自发组成感恩团专程来雷州拜谒陈瑸墓,表达他们的感激和思念,这种感情我十分理解。前几天去雷州,见到丁宗洛的后人丁智明先生,双手紧握,分明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含量。看着他炯炯目光,不禁遥想济宁人的恩人丁宗洛的风貌。  据史料记载,丁宗洛当官后丝毫没有官员的架子,依然“旧袍古帽”,“俭朴如布衣,醇谨如耆儒”。他的朋友这样描述他:“其貌似迂,其行实介;其口似讷,其心实慧”。其容粹然、其行峭然,古人所谓“志不在温饱”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这样一个一心为民,毫不在意吃穿的官员志在何方?志在“三立”。古人云:“立德,谓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丁宗洛在济宁功德不朽,载于史册口碑。在“立言”上,他也做得极为出色。

丁宗洛当官以后,“不忘秀才本色,仕不废学”。他一生著述甚丰,厚可等身。这里单说其中一本,即可约略理解他精神品质的根源所在。

丁宗洛与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有世谊。其曾祖丁兆启比陈瑸早一届中举,二人情意契洽。陈瑸死谥“清端”,孤标卓行,康熙称其为苦行老僧,国家祥瑞。丁宗洛把家乡先贤陈瑸视为一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坚信更多的人应该向他学习。为了让陈瑸精神流芳后世,他远在千里,以书信联络陈瑸曾孙陈源关,嘱其将其家藏有关清端公的材料陆续抄寄;邮简往复,备极周详。除此以外,他利用各种机会遍查各处志乘、各人诗文集,或购、或借,不辞烦琐。又客游十载,难遍搜寻。然后披阅六年,脱稿成书为《陈清端公年谱》。书中收集了陈瑸一生德行、政事以至家传材料,成为清代雷州影响较大的一部史书。也成为我这位来自济宁的后学小子追慕先贤,研究陈瑸的重要史料。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一月,宗洛病逝于济宁官衙。享年70岁,葬于济宁州城北门外季家庄的赵村。暑假回乡,一定前去凭吊。

liangxiao(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