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杂谈

家乡区县: 保定市蠡县

个人观点:从06年开始蠡县的经济就出现大幅下滑,经济的下滑带来的是税收的减少,前几年还能勉强维持,自去年开始财政收入就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在宏观经济如此好的大环境当中,为什么我县的经济就举步维艰,萧条不振呢?先说我县经济繁荣时的几大经济亮点:1辛兴,百尺一带的毛纺纺织业,由于企业结构不合理,行业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伴着某纺织集团的倒闭,我县大型的毛纺纺织厂已屈指可数,此行业风采殆尽;2留史一带的皮革业,曾经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繁荣,现如今也是奄奄一息,究其原因很复杂,市场管理问题,行业自身问题,ZF政策取向为题。3东口一带的细毛皮行业,尽管此行业就目前看还算红火,可这个行业大都在肃宁的尚村或者衡水的大营或者北京的雅宝路交易对我县的税收没有多大贡献,这也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一点。现在我县的胶带行业还算红火,但也更需相关部门的重点扶持和帮助。综上所述,我县经济的低迷不是因为我县没有经济增长点,而是这些亮点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正一点点儿的消失殆尽。所以蠡县要发展,蠡县要繁荣,蠡县要重振往日雄风还是要从最根本的经济抓起,由此想到以下几点:1,发展经济还是要从我县的基础经济抓起,因为这些行业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生产条件,或许政策扶持一下,资金帮助一下就能很快起死回生,比如纺织行业,最根本的厂房设备都已经具备,协调些资金或提供些别的政策帮助,好多企业或许就能动起来;在比如留史的皮革行业,规范一下市场,或者协调帮助制革户办理相关环保手续,或许这个行业还能生存下去,不能一味的为了污染问题,而把一个行业连根拔起,因为它毕竟是我县重点税源;2发展经济就要给“经济”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好的发展市场,拿东口一带的细毛皮来说,每年多少万张的细皮从各地收购过来,在由我们当地人卖出去,除去当地商户向税务部门交的很少的“人头费”对我县的税收没做多大贡献。原因很简单,就是商户不在我们当地卖,因为没有市场。也就难怪肃宁尚村市场里为什么都是蠡县的商户了。如果能提供一个像样的交易场所,我想商户们不会舍近求远的,但前提条件是在市场建设之前,一定得考察好,千万别学王村市场和小汪市场。3发展经济不能当成口号,得拿出些实在的东西,实在的政策,实在的扶持手段,比如在税收优惠上,在市场环境管理上,在协调资金扶持上。我县除了经济要发展,在县城面貌上也要改善,个人认为改善城镇面貌首先得在基础建设上做文章,所谓的基础建设包括,修路,供水供电,硬环境建设。现在我县诸如紫薇路,城西几条路,已经不如某些乡村道路,不知道为何迟迟不修。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建设都得不到解决,还修什么广场,建什么过街天桥呀。综合以上感言,给领导谏言:官要“保”就得先抓经济,财政收入完不成,年终考核都是问题;官要“好”就得给百姓做些实事(比如说修修紫薇路,嘿嘿』 多给蠡县做些县城基础建设,少来一些面子工程。这样做人就问心无愧,做官就坦坦荡荡了。以上所言,纯属个人胡诌,仅供领导参考,想到哪说哪,欠连贯,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指点。

我要你永远有效(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