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干部培训特点,创办农村干部“流动党校”,由乡镇根据培训需求,县直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到乡镇、村进行“菜单式”培训高点定位,创建培训新平台。通过精心策划培训课题,按需设置培训课程,采取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倾听乡村组织对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农村干部亟须培训的专题知识进行整合,研究确定了党建、纪检等6门基础课程和环保、土地等10门选学课程,确定了16名部门领导或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授课讲师。命名11个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发展基地作为农村干部“流动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干部的多元化、专业化培训需求。
送教下乡,实现培训全覆盖。印发《蠡县农村干部“流动党校”课程安排》,指导乡(镇)、村自主选择培训课题,县农村干部“流动党校”进行科学配餐,深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乡村干部轮训工作。在培训对象上求“广”,将乡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列入培训对象,建立培训档案;在培训方式上求“活”,改变过去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将培训课堂设在乡镇政府、农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等,组织授课干部与农村干部面对面、手把手地讲解示范;在培训管理上求“严”,实行培训签到制度,通过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意见,改进流动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农村干部“流动党校”在乡镇举办集中培训5场次,发放农村政策法规明白纸2800多份,印发技术资料500份,培训乡村干部500多人次,乡村干部参训率达到95%以上。
整合资源,构建流动培训长效机制。专门制定《蠡县农村干部“流动党校”管理办法》、《蠡县农村干部流动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严格落实每年集中轮训农村干部3-4次,每次时间1—2天,确定纪检、环保、土地、财政、司法等16个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重点对农村干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改变了以往在农村干部培训中各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做法,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涉农部门技术骨干、组工干部深入乡(镇)村,对流动培训工作进行跟踪问效,指导农村干部学以致用,积极为农村干部群众答疑解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