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林,这名字对无锡人来说,应该是熟悉的,至少是听说过的,但了解他生平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容我八卦一吧!
他真名叫倪瓒,曾号“云林子”,后人习惯用倪云林这个昵称称呼他,大名反而被人忽略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无锡人,家住东北塘袛陀村。现在袛陀村早已没有了,它的位置大致在现在东亭的云林路和春笋路交叉口。当时,村边还有个袛陀寺(原址在现在的仓下中学内),现在袛陀寺还在,香火很旺,但已经是迁址重建的了。
倪瓒生活年代是元末明初(1301~1374)。那个时期,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的话,那就是“动荡”,社会非常地动荡。那时候有多乱,看三个时间节点就可见一斑:1355年,张士诚的大周军由南通攻占苏南;1366年,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苏南易主;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王朝的更替意味着战乱和苦难,倪云林的后半生正好赶上这样的时代,从历史角度看,他的晚年的凄苦也是时代造就的悲情。
现在的倪瓒墓和倪瓒纪念馆在一起,位于东北塘芙蓉山双刹贤寺旁边。倪瓒墓形状比较奇特,估计也和道教文化有关系,老无锡俗称“绣球墩”。解放后,倪瓒墓、碑、牌坊、坟堂屋等还保存完整,碑文字迹也清晰可辨,但这些古迹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个土墩。现在咱们看到的倪瓒墓园是1984年重建的。倪瓒纪念馆是2008年5月建成,大致仿照古“云林堂”的布局与样式。
去过惠山古镇的朋友一定会问,惠山古镇里的倪云林祠堂是怎么一回事?
明洪武年间,倪瓒的孙子倪敬、族人倪峻以及倪瓒生前好友协力,在惠山脚下建倪云林先生祠,后来该祠毁于明朝末年的战乱。直到清康熙廿八年(1689),倪瓒的裔孙倪凤来,请当时江苏巡抚郑端,向二下江南的康熙请圣旨,赐建祠堂,于是就有了秀嶂街(今惠山直街31-39号)的倪云林祠堂。倪祠最后一个祠丁叫龚炳锡,活了94岁,这个老人为倪祠看护了近一个世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