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家乡区县: 滨州市沾化县

董永
董永,汉代千乘(今博兴陈户镇)人,为著名孝子。董永自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后其父年迈病重, 行动不便,董永恪尽孝道。每去田间劳作,总是以车载父,一边侍奉父亲,一边耕作。父亲病故,董永自卖其身,贷钱1万,葬埋父亲,因此孝名远扬。其孝行历代广为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 “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铁证。
至三国时,曹植诗作《灵芝篇》第一次用文学形式歌颂了董永。此后,几乎历代都有以董永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久而久之,董永由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以董永故事演义而成的神话《天仙配》,已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民间传说在山东博兴、湖北孝感、江苏东台等地尤甚。
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61~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富平县(今惠民县)人自幼好学,性格诙谐。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被征为贤良方正,入朝事汉武帝,为太中大夫,政绩卓著。因多著述,为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东方朔之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田氏。因其出生三天丧母,由邻母拾朔抚养,故名曰“朔”;时东方天色始明,故以“东”为姓。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成年人朝后,常以滴谏事汉武帝。建元年间,汉武帝不顾国困民穷,欲大兴土木,建上林苑。后武帝采纳东方朔的谏正,收回御命,使人民少受赋税与徭役之苦。东方朔还屡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多为武帝所采纳。
东方朔常被汉武帝问以众臣不解异难之事,且多能解答甚详。东方朔晚年不顾年老体弱,刻苦著述,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蓝澄海星(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