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上党八音会

家乡区县: 山西省泽州

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我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一带广为流传,因其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最初由锣、鼓、钹、笙、管、唢呐等乐器组成,后来又逐渐增加了小镲、梆子、胡琴、笛子等乐器,兼吹兼打,吹打结合。明隆庆年间(1567-1572),沈潘宣王朱恬焌在潞州为官,他喜爱音乐,把昆曲、皮簧等由南京带到上党,与当地原有的音乐交相辉映。当时,不仅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潞州城内大街小巷大闹灯会,而且还在城西南开辟“天晚集”,在夜间兴起歌舞,为集市生意助兴。长子县西南呈村一带的铜乐器生产作坊创建于清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上党地区民间鼓吹乐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明清以来,八音会越来越受群众喜爱,凡婚丧嫁娶、满月祝寿、庆功贺典,都要请八音会演奏。

上党八音会音乐要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宫廷音乐。上党八音会从乐器配置、使用到演奏方式、用途皆与汉代鼓吹乐有相同之处。现存泽州县唢呐牌子曲《迎仙客》就是一首唐代宫廷古曲。二是庙堂音乐。上党境内佛寺庙宇极多,高平开化寺和二仙庙至今仍保留着庙堂乐队排座演奏的宋代壁画和金代石刻图。晋城吹打乐中现存的 《大十番》、《小十番》套曲及昆曲与江南正乙教道士的斋醮音乐中的昆曲、粗细十番锣鼓曲牌同名,音律相近。三是戏曲音乐。上党八音会四分之

一的曲牌是与上党戏曲通用的。

阿里粑粑(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