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陈嘉庚的诚挚友谊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今年3月5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见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建国后,我长期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周恩来毕生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我们党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是我们党统一战线的开创者之一和卓越的代表。他在1950年4月13、14日连续两天的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关于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工作报告,1952年6月19日又作一次同一主题长达6万字的长篇报告,奠定了建国后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在数十年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中,周恩来广交朋友,根据“求同寸异”的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民主人士,也包括团结广大的海外同胞和华侨领袖,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陈嘉庚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我仅从接触过一些主要事例简单介绍如下:
1950年陈嘉庚离开居住长达60年的新加坡回国定居,他要尽自己余力继续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回国后主要任务是修复遭受日本、国民党轰炸破坏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舍。他着手从三方面筹款:一是厦门大学的修复,交由女婿李光前负责,他亲自开口要600万港币,李光前如数交由他料理;二是修复集美学校的任务远超过厦门大学,他交由族亲陈六使负责,因为陈六使一向支持他办学的;三是把自己仅有的少量资金全部调回,用以维持集美学校经常的费用。以后这个筹款计划未全部实现,这是因为陈六使的橡胶园遭到烧毁破坏,损失惨重,使他无法开口。周恩来总理了解到,集美学校的修建经费缺乏,多次关照廖承志和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支持解决。从1950年至1961年,集美学校基建费1097万元,其中属于总理关照、由国家拨款达797万元。至于经常经费,从1955年开始,也由国家包下来。陈嘉庚倾其全力办学,到晚年回国,在国外仅剩下三个合办工厂和400英亩橡胶园,仍将资产一分不留的充当办学基金,而周总理的关心支持和拨款赞助,保证了集美学校的修复和空前的发展,这一点使陈嘉庚非常感动和念念不忘。
厦门和上海集友银行,是为解决集美学校的经费而创办的,由于所以制和经营范围所限,1954年开始,业务已处于萎缩和亏损。陈嘉庚于1954年12月致函总理,请由国家接管,周总理复函给陈嘉庚,要他把两间银行继续办下去。周总理同时关照人民银行去支持集友银行扩大业务范围,达到有利可图,至于多余人员,由国家银行安排,从此,两家银行扭亏为盈,盈利年年上交学校。
1959年8月23日厦门遭受特大台风正面袭击,集美学校80%校舍屋盖瓦片被刮走,估计损失达60万元,陈嘉庚正在为此额外损失而发愁时,周总理立即发电慰问,并通知有关部门拨款60万元修复校舍。总理日理万机,但对嘉庚先生具体事业却那么重视和关心,使陈嘉庚非常感动。
蒙古原属中国领土,1921年独立。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陈嘉庚对此始终思想不通。1954年他叫石工雕刻一幅中国地图在螯园,把蒙古原属我国领土,1946年斯大林和蒋介石勾结,互换条件,蒋介石还承认外蒙独立。这样一幅关系到外交关系的地图,假如供内外游客参观,将会发生麻烦,因此很多朋友向他提出,省、市有关领导也建议修改,陈嘉庚就是不接受,最后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说明外交斗争形势和利害关系,陈嘉庚听后当即表态:总理说的,我照办。回来后马上把这段文字打掉,内蒙与蒙古之间也改为国境线。总理对陈嘉庚做了过细的以理服人的工作,又表示陈嘉庚对总理的敬仰和尊重。
陈嘉庚关心国家建设,每年或每次会议都提出一些建议,每次在参观视察中,发现地方工程中的问题和缺点,都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每年多次上书周总理。他从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做到有些共产党员也难以做到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愧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信赖的“诤友”。而周恩来总理,无论是嘉庚先生的发言、提案,或在交谈中、来函中的建议和批评,总是虚心倾听和认真对待。这些意见,包括我们熟悉的如鹰厦铁路,漳平至龙岩铁路、福州城市建设和自来水厂,集美和杏林海堤,厦门纺织厂、福建造纸厂、以及培养水产、航海、财经专业人才和发展教育事业等等,总理都给予支持、采纳;有些暂时未能办到或不能办的:比如1958年要求解放金门;要在九龙江建大型水点站和在厦门建嵩屿、太古等三个大码头以及对勤工俭学、挖防空洞持不同看法,总理也作了详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使陈嘉庚完全信服和接受。1953年2月10日,总理到陈嘉庚住所拜访,陈嘉庚趁机向总理反映好多问题,包括反映福建落后,要修铁路,要开发龙岩矿产,要发展工业,发展教育等等,最后又谈到集美学校的具体问题,要总理光照和支持。总理一一都作了明确表态和说明,解决了陈嘉庚当时在思想上、实际上的问题,陈嘉庚非常高兴、非常信服。事后他对好多朋友说:总理实在伟大,胸怀宽阔,又谦虚,我没有次序地讲了好多问题,提了好多建议,也有对部门和地方上的批评,总理他不插话,耐心地让我把话全部说完,我讲了多少条,连自己也记不得了,还是总理替我归纳为几个问题,并一一作了明确的答复。类似长时间的交谈,总理在1957年、1958年都有专门安排,解决陈嘉庚关于解放金门,福建工业建设的一些问题。陈嘉庚认为总理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国家领导人,因此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想总理倾诉,总理虚怀若谷,不厌其烦地倾听和给予解决,心灵的沟通,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周总理对陈嘉庚生活上也十分关怀照顾,1958年元月陈嘉庚在北京协合医院检查出是鳞状上皮癌,总理亲自关照,派专家会诊记录,癌细胞很快得到控制。可是到了1958年5月,就病复发,住进上海华东医院,在总理关照下,由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吴恒兴,上海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为主组织专家治疗,总理还亲自到华东医院探望,并与医务人员亲切交谈。6月中旬病情转危,陈嘉庚已不能吃饭,也无法支持,正口述遗嘱,交代后事。这时包括五官科、眼科、消化科、营养科各路专家均主张暂停或放弃放射治疗,先恢复体力,唯独吴恒兴院长坚持再进行放射治疗一个星期,达到对癌细胞的控制。两种意见相持下,在总理亲自关照下,采取由肿瘤专家最后拍板的决策,继续进行放射治疗,度过艰难的一星期,癌细胞压下去了。这是吴恒兴满有把握地宣布:他保证嘉庚先生可以再活三年到1961年。陈嘉庚有恢复正常的活动了。三年以后,1961年6月20日,陈嘉庚病情在度恶化,出现脑溢血,敬爱的周总理有出现在陈嘉庚住所,一面交代医务人员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一面亲切慰问在旁的儿子亲属。当总理知道陈嘉庚在前一晚上已交代后事时指示:要按嘉老意愿办理,集美学校也一定按嘉老已经继续办下去,一定要办得更好,请他放心。当把总理指示告诉陈嘉庚时,虽然已不能回话,但他在听,并出现宽慰安详的表情。8月12日,陈嘉庚终于放心地走了,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亲自为嘉庚先生执绋、起灵。陈嘉庚逝世一个月后,总理委托廖承志、方方召集集美学校有关人员开会,落实按陈嘉庚生前遗愿,把集美学校继续办下去、办得更好的措施。参加会议有省教育厅、市委宣传部、统战部、集美各校、各部负责人和陈嘉庚儿子陈国怀等13人。会议确定了集美学校的管理体制、基建项目、资金安排、审批制度。根据现有存款430万和陈嘉庚生前安排的项目。缺口100万元由国务院拨款填补。会议还确定一天原则,凡陈嘉庚生前规定的,没有省委和中侨批准,不得任意更改。这次会议,为使私立集美学校继续办下去、办得更好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对陈嘉庚墓园和保留私立的集美学校冲击,也是总理及时发来电报向集美学校造反派宣读而维护下来的。
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团结最广大群众、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周恩来在与陈嘉庚的交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解决陈嘉庚热心祖国教育事业中实际困难,成为陈嘉庚的知心和知音。团结了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也就争取了千百万的海外赤子投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来。今天我们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应该从他与陈嘉庚的交往中学习具有周恩来独特风格的辨证思维方式,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使统战工作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服务,为厦门特区二次创业作出新贡献。

忘寂0(2014-04-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