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沁水县嘉峰镇的嘉峰村,毗邻沁河西岸,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村落整体呈现出“金龟探水”之势。优势的地理使得它被烙上了军事、商贸重地的历史符号,作为沁河流域的一个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渗透了这片土地。走在嘉峰村的老街上,明清时期的古院落比比皆是,穿越历经沧桑的时空驿站,心里隐隐约约总感觉有一些沉重。
沿着石板铺成的上坡小路走向村里,忽然一座气势雄伟的古庙进入了眼界,古庙风格古朴雄浑,历史悠久。一位负责监督修缮此庙工程的村民,说起嘉峰村的历史他如数家珍,他说:嘉峰村的汤帝庙是目前沁河流域修建年代最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庙。说着,他从口袋取出一个发皱的小本子,上面抄的全是碑文和有关历史记载。从碑文记载和现场考证,嘉峰村的汤帝庙明清时进行过三次大的修缮,从建筑风格及结构来看至少为金代建筑物,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个当初被誉为的军事要地的“嘉峰村”,虽然环绕村边的城墙早已坍塌,但四座坚固的城门依然存在,村内村外至今还留有兵营、校场、瞭望台等古建遗址,嘉峰村南有个名为“寨上”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着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段土城墙。据说是秦军主帅武安君白起在此筑寨屯兵所修,这些古遗址时不时地在向游客倾诉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嘉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赋予了该村独特的韵味,也是文化交汇碰撞的地方。这里特定的农耕文化、商贾文化、家族文化、风水理念、血缘亲情、伦理道德、衣食住行、神佛寺庙等文化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一定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军事文化,村里的城墙门楼,村外的兵营古寨都是当年用于军事防御,大部分这里的人口都是军户,都是当年守城将士的后代;再一个是民俗文化,有史以来,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积累了很多民俗文化。还有就是宗教文化化,嘉峰村建有庙宇好几院,有的已经坍塌,有的正在修复之中,尤其汤王庙创建年代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这里宗教文化非常丰富和浓郁。
嘉峰村有着几十个古院落,保存较完好除了李家大院、伴山堂、绵绵堂、来善堂等宅院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城墙、城门楼、店铺和大量的碑刻。建筑年代除汤帝庙主殿及配殿为金代遗构外,其它多为明、清建筑。建筑脉络清晰,艺术风格独特。
在一座古院落的大门上刻着“见大宾”三个大字, 此匾让我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出门如见大宾”。意思是,出门见人,就像见贵宾一样,谦恭地对待每个人。与一位高手或大人物下棋“如见大宾”并不难;难的是与一个自己让九个子的普通人下棋,也“如见大宾”。看来,古宅的主人在为人处事上文雅谦逊,彰显出他的内在潜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