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孙文龙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晋城市老干部局组成的一个老干部参观团,专车专程赴阳城河北的孤堆底村,去参观孙文龙纪念馆。
老干部参观团由李拴纣、马巧珍、赵奎元、李治国、张国忠、白晚才、史一大、等晋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退下来的地市级老干部近30人组成。他们10点多乘大巴旅游车来到孙文龙纪念馆,不顾鞍马劳顿路途颠簸,到纪念馆下车后,就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相继参观了“生平事迹展览馆”“怀念堂”“清官纪念馆”“碑林”等展馆,还在“影视厅”观看了“太行山上的焦裕禄”专题片。
老干部们听的详细,看的仔细,还不时指着图片窃窃私语相互交流。是啊,他们或许是上级,或许是下级,或许是同事,或许是战友,革命的友情把他们连结在了一起,共同的理想,让他们走过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虽然分别已久天各一方,那种同事加战友的感情,永远不会忘泯,此时此刻,内心对峥嵘岁月之回忆,对历历往事的在目:榜样、教诲、力行、担当,千头万绪、万绪千头,犹如潮水、难已平静,剪不断理还乱······。那是他们的爱,那是他们的情,情在深处爱在心底,因为只有他们最知道孙文龙是人民称之的清官,孙书记的清,清的彻底,清的透明,他的清已经无法用文字形容,他清清楚楚履行着,许给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他拖着病体坚强奋斗在春夏秋冬永不停息。此刻告诉孙书记:战友们来看你,因为他们记得你,同事们来凭吊,因为他们最懂你,是要把你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发扬下去,传承下去,它是人民的需要,它是中国梦的需要,发扬它,传承它,现在需要,将来需要,永远需要!
老干部们在农家乐吃过午饭后,一点也没有休息之意,他们来到了“晋城市太行书画研究院”,大家观看评论之余,提笔蘸墨、挥毫留下墨宝:“雅韵清声”。这是老书记李拴纣的即兴力作。不是成语,分“雅韵”和“清声”两个字节。不难看出,老书记的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孤堆底村和孙文龙纪念馆。清声——孙文龙书记的官声,清正廉明,清洁如水,政绩留声;红色殿堂、天然氧吧、空气清新。官声之清,空气之清,清声二字把孙文龙纪念馆完美写明。而“雅韵”又把孤堆底村整体推上了一个高峰。大山深处写出“雅”,而且还是“雅韵”,雅韵是高雅的韵律,本意是指高雅的音乐旋律,可是李拴纣老书记在这里指向了红色教育基地孤堆底村的一切:纪念馆唱頌着“为人民服务”的旋律,“龙江水库”唱頌着“和谐邻里相互支援”的旋律,南山“天书”演奏了“华夏文字发源地”的旋律,文化园更是农耕时期,生产生活的总旋律,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包含,一切的一切都能从这里说起,包罗万象的“雅韵”说明了孤堆底,“清声”二字的原委说的正是孙书记,“雅韵清声”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左侧落款“甲午年李拴纣”六个字,让围观者产生了无比的敬意和遥远的遐想······。
这群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人,他们念念不忘晋城的发展,依然发挥着他们的余热。到纪念馆来参观、宣传、引导、传承孙文龙精神,是这次活动的本意。他们是孙文龙精神的守护者,他们是孙文龙精神的传播人,我们在学习传承孙文龙精神的同时,别忘记了,更要向这些老人们学习,向这些老人们致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