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油菜花垄垄中玩耍长大,以为满世界都有油菜花,没想到因此而有节日产生。
在这种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汉中这么些年的努力,似乎都是想要在全国打出一个名头来。
然后企图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旅游生态城市。
前些年还有些工业,现在除了陕飞和烟厂之外能撑起来的似乎不多了。
我们上中学的那会儿,很多厂子都还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现在大都歇业了。
除了卖地修房,发展旅游,似乎快要黔驴技穷了。
经常外出回家,发现汉中还萧条了些。
或许是因为比外边的发展差距更大了。
当然,街道拓宽了好多,汉江两岸修成了公园,甚至音乐喷泉也没日没夜的开放了很久。
汉中的老百姓就像喜欢热面皮一样又同样对音乐喷泉久看不厌、乐此不疲。
每天傍晚时分,在江滨公园中穿梭散步,汉江水不紧不慢的平静徜徉,南边山的剪影还清晰可见,体会着小城市的宁静和悠然。
汉中城市街道上的汽车也还不太多。
再往周边的乡村,就更加的天地交融了,庄稼长满了平地,村子在庄稼地中的某一处或聚集、或分散。
这也难怪,到了油菜花的季节,就自然成了油菜花海。
到处旅游资源的开发,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汉中的经济。
凡是有个山泉清澈的地方都圈起来收钱了,倒是很多随意可去的地方变得索然无味了。
旅游经济只是一种硬伤害。你开发完之后就没戏唱了。
汉中还是不出名,全国各地知道汉中的还是很少。
卖地修房吗?
外来人口太少,本地人数有限,农村人进城后,没有收入来源,支付不起高昂的物管费以及各种费用。
城市发展渺茫。
是谁创造了汉中这个地方?
其实,历史上汉中的鼎盛时期是张鲁管辖汉中的时期。
汉中没有出名。张鲁闻名天下了。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道文化的发源地。
因为张鲁在道教历史上的地位,整个张鲁祖嗣,上至先祖张良、张陵、下及累世子孙,其影响力在历史上来说无出其右者。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汉中的瑰宝。
因为张鲁的影响是整个道文化的影响,其治世修身的理念实践,其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在传承。
这种影响力之巨,已经远远超出了汉中这个地方所能承载的。
而汉中,作为张鲁在实践其治世与修身相结合三十年的一个具体的地域,实际上其在历史上记载更多篇幅的,大都主要是和张鲁分不开的。
所以说汉中因为张鲁而是真正的道文化的发源地,当然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
因为诸子百家实际上都以老子为师,而作为中华文化支柱的儒家文化,本身孔子即是师从老子而来。
连毛ze dong都曾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汉中有张鲁而不自知,是否如人在宝山而不知其所?
打什么油菜花海来以图出名,简直有点贻笑方家了。
汉中的经济人文要想振兴与腾飞,只需继续打张鲁牌足矣。
发展文化产业,就能快速的带动其影响力与所谓的知名度。
在道文化与汉文化的推动上进行实质性的投入,打张鲁这张牌,形成学习《道德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蔚然成风,再与自然人文相结合起来,这,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而不是进行的跟着别人屁股后边走的 所谓的圈地运动经济,圈地卖房、圈地卖门票,这种涸泽而渔的愚蠢方式。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项羽不借怀王之名,人心哪能趋之若鹜?
今天所处的世纪,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纪,而中华文明的复兴,其修身治国、邦家天下的文化才是其神髓。
顺应这种历史的必然,挖掘中华文明的真正宝藏,才会上顺天、下应人。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