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新疆玉雕人摘金天工奖 一个八蝉联一个80后

家乡区县: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

近日,随着第十三届天工奖获奖作品揭晓,新疆玉雕界人士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了新鲜话题,特别是80后玉雕大师在领奖台上的出现,让很多人连连感慨“大奖得主好年轻”。11月19日,记者从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了解到,在此次新疆选送的三十多件玉雕作品中,两件作品获金奖,分别是《高邮瓶》(设计:樊军民,制作:刘剑刚)和《佛语》(设计:李俊杰,制作:骚石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一金一银的得主都是“80后”新疆玉雕人,分别是李俊杰和苏建云。巧合的是,这两位80后玉雕人都是第二次参加“天工奖”,也都是在此次“第一次”拿到大奖。

“‘天工奖’是玉雕界的奥斯卡,代表着全国玉雕行业质量和工艺的最高水平。”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泽昌表示,新疆80后玉雕人斩获天工奖大奖,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毕竟全国有很多资深的玉雕大师,而80后玉雕人不论在经历上,还是在经验上,都略显稚嫩。

但他认为,较之60后、70后的玉雕人,80后更容易有创新想法,更愿意用现代的思维来光大传统的玉雕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区玉雕从业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群体。李泽昌认为,今后在天工奖领奖台上亮相的新疆80后玉雕人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第十三届天工奖送评的504件作品都是从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其中新疆送评30多件作品。获得“天工奖”的玉雕作品通常很快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2008年,获得“天工奖”铜奖的新疆作品白玉错金夔龙纹双炼瓶,获奖当日被一位买家以45万元的价格买走;2009年,获“天工奖”铜奖的新疆作品双螭玉洗摆件,获奖后被一位老板以70万元的高价买走。

□关键词

关于“天工奖”

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中宝协)”于2002年创立的一项专业评比活动。

此项评比活动的推出填补了当时此领域评选活动的空白,为玉石雕刻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发现人才、引导收藏、促进消费的平台。

□人物访谈

在“天工奖”中,以金奖作品最具诱惑力。为此,记者专访了本届“天工奖”新疆的金奖得主樊军民和李俊杰,让他们来给读者讲述一下获奖背后的故事。

樊军民:角逐“天工奖”越来越难

记者:这两天,不少从“天工奖”评选现场回来的玉雕大师都会提到,现在得奖是件很难的事情。作为八次蝉联“天工奖”金奖的得主,您也会这么认为吗?

樊军民:大家说的没错,得奖的难易度往往和奖项的多寡成反比。

2006年,我第一次参加天工奖评选时,金奖设有30个多,随后逐步缩减到20多个,今年只设了13个金奖。角逐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记者:据我所知,玉雕器皿件上常用链、环等作为表现技巧的方式,可你此次送评的《高邮瓶》没有这些装饰。这样做是否不利于你全面展示自己的设计水准?

樊军民:在《高邮瓶》设计中,要不要加入链、环的设计,这是我考虑最多的一个环节。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链和环被人们视作体现玉雕技巧的一种重要元素。但大家不要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天工奖”也会成长。

评委们看得多了,想得也就多了,原来凭借技巧就可以得到评委的青睐,如今作品寻求的是一种美感。有时,懂得舍弃繁琐,才可“大简若美”。

记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邮瓶》和新疆国际双年展上的玉雕作品《仪式》,在色泽上很相似。它们出自同一块玉料吗?

樊军民:是的。2012年秋天,有朋友送来一块70多公斤的青玉。当时我们依照形状,将这块玉料的主体切成两块和若干边角料。《高邮瓶》和《仪式》的材质均来自这块青玉。

这两件作品的风格可能不同于我以往的作品,但有尝试才能有突破。

李俊杰:《佛语》原料差点成练手料

记者:听说《佛语》的原料差点被你拿去给员工练手?

李俊杰:是这样的。今年春天,我从朋友那里看到一块不起眼的玉料,朋友指着它连连感慨“买赔了”。于是我就将其带回工作室,想叫员工们练手。结果只切了一刀,就发现其中不错的玉质。

记者:《佛语》完工后,是以“牌子”的身份出现在“天工奖”上的,可是这个作品怎么看都不像中规中矩的“牌子”,对此,该如何理解?

李俊杰:以立体和浮雕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牌子,是我第一次尝试。能不能被“天工奖”认可,我心里并没有底,直到得金奖的消息传来,我才意识到,业内对于有创新思维的作品并不缺乏欣赏目光。

我不仅在《佛语》上尝试这一做法,在其他作品的设计中也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方式。

现在很多玉雕作品都离不开一个“仿”字,仿古件、仿木雕等,长此下去,什么才是玉雕艺术的出路?我的理解是,玉雕艺术和国画的思路是相同的,是一门有想像空间的艺术。

田雅洁(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