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位于山西长治市北部,距长治75公里,太原160公里。208国道和太焦铁路(太原——焦作)纵贯沁县南北,长太高速公路武乡出口距县城20公里,沁涉公路(沁源——涉县)横贯沁县东西。东邻武乡县红色旅游区,西邻沁源灵空山旅游区,南与襄垣县宝峰湖风景区、屯留县老爷山风景区相接。
沁县名人:
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名人众多。
羊舌氏三贤,春秋时期羊舌职及其子羊舌赤、羊舌 月兮 称为羊舌氏三贤,羊舌赤的思想和治国方略深受孔子称赞,春秋晋国别都——铜鞮为羊舌氏族食邑之地。太里村现有羊舌氏三贤墓。
先轸,春秋战国时晋国将军,被封为护国显济王,他的事迹和人品名扬天下,伏牛山建有先轸庙。
王通,隋代大教育家、思想家,曾在沁县铜鞮山设帐受徒,弟子中学有成就的有贾琼、魏徵、李靖、杜如晦、徐懋功等都成为唐朝开国名臣。铜鞮山有讲学石洞与祠堂遗址。
尺木禅师,明朝皇族后裔,出家后曾在沁县主持永庆寺,著有《铜鞮语录》。
吴琠,沁县徐村人,清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官居一品,尊称“相国”,俆村有吴琠坟及碑楼、祠堂遗址,县城有康熙御书楼。
韩万金,沁县河址村人,“雷锋团”政治委员,是雷锋同志的培养者,曾应邀赴京为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单位作题为“培养教育雷锋成长的经验”专题报告。
文物古迹:
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大云院和普照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此外还有革命文物古迹小东岭八路军总部、后沟新华日报创刊地、西林“西林整军”旧址、灯杆角决死一纵队驻地、仁胜决死一纵队队部旧址、南沟山西第三行政专员公署机关驻地及薄一波故居等15处之多。
历代书法:
康熙御书,康熙赐吴琠《千字文》与赐赠跋语石刻。陶渊明书法《拟古杂诗》十二首石刻。武则天御书,武则天观陶渊明书法《拟古杂诗》十二首后的御览题跋,其中有她自己创造的四个字。
地貌山水:
沁县,地貌为山地、半山区、河谷盆地和丘陵四个区。东部为太行山余脉,主峰是檀山,海拔1221米;西部为太岳山余脉,称伏牛山,主峰是棋盘山,海拔1748米,为我县最高峰,山上有棋盘大石,仙人下棋传说甚多。山地、半山区森林茂密,全县森林面积43万亩。漳河为沁县主要河流,漳河村漳河泉为漳水源头,泉水之上建有漳河神庙,全县有大小水库15座之多,共有6840多亩水面可开发利用,有漫水七星泉(王后泉)、漳河泉等20多处泉水,其中七星泉为优质天然矿泉水。
沁县特产:
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吴阁老指沁州黄小米,这里是中国沁州黄的原产地。沁县特产有沁州黄小米、唯思可达、杏仁奶、核桃露、吴阁老土鸡蛋、沁州干馍、沁州鱼、沁州鸭、沁州兔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