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穿过三门峡大坝后便进入峡谷地段。两岸层峦叠嶂,悬崖兀立,河中浑洪怒,汹涌澎湃。过去这里是一条古航道,航船上下,载去过许多游客和商货,也载走过不少眼泪和辛酸。在黄河北岸三门镇境内,有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龙岩村,村西有古时漕运船工拉纤绊绳的牛鼻石环,有用方木加宽栈道凿得很深的方形壁孔遗迹,载史悠久。但凡到过这里的人大都为行路难而叫苦—一条羊肠似的小路蜿蜒悬挂在峭崖陡壁上,山险石滑,草生苔结,脚下峡深谷幽,黄河怒吼。人走在这俗称“石梯”的山路上,顿感头晕目眩,提心吊胆,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急流之中。可这里过去并没有路,而是人和牧群走的多了,自然成了路。历代生存在这一带的苦寂的山民,都是踩着这尖如牙、滑如冰的石径,耳闻涛声,在死神的魔爪下,小心翼翼地走过,出门去挑水、去打柴、去耕田、去挖矿,或去狩猎的。他们除那听惯了的纤夫号子声和看腻了的航船白帆外,几乎与大千世界隔绝,一代代山民都有一个潜在心头的愿望——路。望穿秋水,向往千载…… 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牵动着历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从一九八五年起,平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先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艰苦鏖战,终于开通了这条东沿河公路,搬掉了千年的石梯,征服了好汉坡,筑起了一条与高山大河同行的柏油马路。其后,修筑米汤沟大桥、城西斜拉桥等十几处大桥和南候路、太阳路、条山大街、黄河大道等几十条县乡公路。二00九年,又新建和改造了11条61公里的农村道路,实现了村通水泥(油)路网状式全覆盖,扩建了古虞路,改造了西沿河公路,修建了沿黄旅游公路,真正解决了“平陆不平沟三千”的道路问题。
公路通,百业兴。二00九年,平陆县战胜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前所未有的多种困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好势头。生产总值完成15.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亿元,粮食总产7733.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5元。各项指标同比增长率数字喜人,态势更喜人。
路,能通千里。路,能通人心。路,能通未来与幸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