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求法到东山
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北京涿县),因其父贬官岭南而成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的百姓。慧能的父亲早亡,留下孤儿寡母,家境贫寒。慧能早年以打柴卖柴维持生活。大约咸亨(670-674)年间,慧能听说禅宗五祖弘忍在蕲州传教,便安置好老母,前往黄梅,以行者身份求教于弘忍。
弘忍见到慧能后问:“你是哪里人,到我这里想获得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远道而来投到大师门下,不想获得其它什么东西,只想成佛。”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尚未开化的蛮夷,怎么能成佛呢?”慧能答:“人虽然有南方或北方的地区差别,佛的本性根本没有南方或北方的不同。我这个岭南蛮夷虽然相貌与大师有别,但是我们彼此都具有的成佛本性又有什么不同?”
听了这番话,五祖还想和他继续交谈下去,但是看到众多弟子都围在左右,便让慧能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劳动。慧能说:“我还有话要禀告大师。弟子内心时常萌发智慧念头:不离自己的本性就是福田。不知道大师要让我干什么活?”五祖道:“想不到你这个蛮夷还天资甚高!你不要再讲了,到后院碓坊干活去吧。”慧能依言退下,走到后院碓坊。有一位行者分派他劈柴,踏碓舂米,一干就是八个月。
双峰山下定“双修”
隋末天下大乱,道信禅师应道俗信众的邀请,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九江),住在庐山大林寺。唐初武德七年(624),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后称四祖寺。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农禅双修,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采,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祖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如果不起,即取首来”(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祖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非常惊异,不敢动刀,便匆匆回到了京城,向皇上报告了实情。太宗皇帝听了,对祖师愈加钦慕,并赐以珍缯,以遂其志。
道信禅师寂于永徽二年(651)闰九月初四日,春秋七十有二。临终前,将法衣会付嘱给弘忍禅师,并垂诫门人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后谥“大医禅师”。
我是吴飞,我为家乡黄梅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