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洗(1900~1962年),原名朱永昌,字玉文,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1900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临海店前村的一户农家。8岁入塾,聪颖异常,爱惜光阴,勤学不殆。朱洗以优异成绩考人回浦高等小学。因品德好,功课好,赢得老师同学的喜爱和信任,被推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主席兼公益部部长。创设小卖部,以便同学购买学习用品,将所得利金购置图书。1918年6月回浦高小第四届毕业,名列第二。 1918年秋,升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今台州中学前身),益加勤奋,成绩始终冠全班,并常辅导同学,有“小先生”之誉,亦为全校声望颇高之学生骨干,1919年初夏,值。,五四”运动爆发,19岁的朱洗奋起响应,鼓动学潮,主张罢课,卒被开除。 朱洗受迫口家,身居乡间陋巷,胸怀鸿鹊之志,报效国家之心不混,求学成才之意不挠。适逢全国新文化运动崛起,许多爱国志士面向西欧,寻找祖国富强之路,蔡元培、李石曾等在上海招收有志爱国青年赴欧学习。朱洗闻讯即从临海闯到上海,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排字工人1年,筹措经费,于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几家工厂当学徒、工人,白天做工,夜晚补习法文及其他学科。直到1925年冬才考上巴黎蒙伯利埃大学,师事法国著名胚胎学家已德荣教授,师徒二人共同首创的青蛙单性生殖研究成果,一举震动了整个国际生物学界,朱洗亦即成为世界胚胎学上的新星。1931年,朱洗通过法国国家科学院考试,以研究成果《无尾类杂交的细胞研究》学术论文,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待遇优厚,饮誉异邦。
翌年冬,朱洗为报效祖国,毅然归来,一抵广州,即被礼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他除授课外,提倡科研,并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进行生物学科学实验。 是年寒假,返里省亲。13年前,朱洗要求出洋求学,慈母恐其一去不返,要他先行结婚。遂娶邻村蔡秀仙为妻。新娘进门,新郎出国。蔡秀仙就独守空房13载。此次朱洗回乡,琴瑟和鸣,一家欢乐。乡邻原以为“大博士必会带回个洋太太”。可朱洗却没有。他说:“糟糠之妻不下堂,秀仙在家等我13年,不容易啊!我怎么能负她呢?她土生土长,缺少文化,那是可以学习的。我这个博士不也是土生上长在临海店前这块土地上吗?”由于朱洗的胸襟宽,心地好,见识高,乡人们无不钦敬。 朱洗回乡,碰上一场风波。年前,朱洗二弟在一次两族械斗中不幸丧生,族人特盖茅舍停棺不葬,以等朱洗回乡报仇。眼下把朱洗盼到了,族亲们强烈要求大博士出面,为胞弟为本族报仇雪恨。但朱洗却忍痛埋葬二弟尸骨,并向全族申明大义,村与村、族与族之间贵在睦邻相处,冤家宜解不宜结,应该记取惨痛教训,尽释前嫌。从而,使朱蔡两族化干戈为玉帛。 朱洗眼见离别13年后的家乡仍然贫穷落后,心头沉重。他以“破迷信,革陋俗,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为己任,决心通过办学开通民智,洗刷愚昧,培养人才。于1933年春,在店前饲堂独资创办店前小学,自任校长,并带头教课,这大博士教小学生一时传为美谈。他口广州任教时.交托其三弟管理。自己在外,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及稿费寄口,使学校越办越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洗于1962年7月24日逝世于上海,终年62岁,党和政府为他举行隆重公祭,郭沫苦、陈毅、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和挽联。遗体安葬于上海西郊吉安公墓。1978年 11月26日,朱洗骨灰连同重新刻制的碑石安放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1985年10月14日,朱洗铜像立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大院中。 人民深深敬仰和缅怀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卓越的教育家朱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