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豫剧

家乡区县: 菏泽市牡丹区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豫剧在形成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开封一带的祥符调,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又称东路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带的沙河调(又称本地梆)。这四支流派,可以归为两个体系,一个是豫东调体系,一个是豫西调体系。豫东调体系包括了豫东调、祥符调和沙河调,而豫西调则和它们都有区别,比较独特。豫东调体系的唱腔,发声多用假嗓,音域较高,属于俗称的上五音。豫西调则发声用真嗓,音域较低,属于俗称下五音。相比之下,豫东调体系的音乐显得激越明快,而豫西调的音乐则深沉低回。豫东调的语音采用豫东语调,豫西调则用豫西语调。

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duanaiguo(2014-11-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